等不了了 !
他开始与时间赛跑。白天一份工,晚上两份工。
其中有份工作,是在哥伦比亚的咖啡厅唱歌。
那时谈及唱歌,他哪管什么诗和远方。
每天忙得脑瓜子嗡嗡,唯一关心的。
是时间够不够用,钱够不够多。
眼前,他只看得到满地的六便士。
和弦一扫,英文一唱,钱就到手。
月亮是什么 ? 他压根不知道。
但这一切,在遇到李双泽后,发生了改变。
那晚,胡德夫和往常一样,耷拉在台上唱英文歌。
底下,坐着一帮日后台湾文艺圈的大佬。
这其中,就有张艾嘉、胡因梦、赖声川等人。
但在当时。
张艾嘉,只是一个乖戾的厌学少女,
台湾第一美女胡因梦,还未嫁李敖,
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也尚未问世。
图:胡因梦
李双泽也在其中。
他本以为,在这家咖啡厅会听到不一样的歌曲。
结果听来听去,耳朵都起茧子了。
还是一样的舶来品西洋歌曲。
他终于忍不住了,朝胡德夫诘问:
" 既然你是少数民族,能不能唱我们自己的歌 ?"
胡德夫一时发窘,心想。
大家不是都认为,西洋乐才是主流吗 ?
但囿于台下多双眼睛的凝视。
无奈之际,他只好硬着头皮,哼起民歌《美丽的稻穗》。
这是年少剜野菜时,父亲常常哼唱的歌。
他本以为,这歌登不上台面。
结果,底下掌声如雷,经久不息。这是他完全想不到的。
此后,他开始有了一个意识——
西方的,不一定最潮流的。
民族的,也可以是世界的。
李双泽和他相交,他们认识一个叫杨弦的才子。
三人开始攒活。
这一攒,直接搞了个运动,声势浩大。
那是七十年代。
" 三个臭皮匠 " 摇身一变,成了 " 台湾民歌运动三君子 "。
他们振臂高呼,摇旗呐喊。
到哪儿都呼吁大家,唱自己的歌。
1973 年,他成为台湾首个举办个人演唱会的人。
他唱《美丽的稻穗》,唱《牛背上的小孩》。
余光中在底下,满是喟叹。
那会儿,李宗盛还没中专肄业。
罗大佑,也还只是某个学生乐队的键盘手。
但他们都在某个角落,手握十二寸的黑胶唱片。
暗暗笃定,日后也要做这样的音乐。
四年后,李双泽因下水救人,不幸罹难身亡。
这一切让胡德夫和杨弦措手不及。
他们只好通宵达旦,整理手稿。
将好友未完成的歌谱成曲,以此宽慰自己。
可惜,逢上 " 美丽岛 " 事件爆发,同名歌曲《美丽岛》一出。
本意被曲解,误做他用。
政治阴影随即附之,怎么也洗刷不掉。
就连那首表达祖国统一意愿的《少年中国》,也惨遭 " 封杀 "。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就此,失声暗哑。
结果,他却以另一种方式。
在台上继续歌唱。
继续戴着镣铐跳舞。
春光不必趁早。
他远离了日进斗金的生活。
那时,别人都在掏空自己。
日复一日地,写着我爱你,你爱我,他爱她的流俗故事。
只有他,俯下身走入生活。
将笔触聚焦于灰色地带的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