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赶走不止一两回
当然,曾经桀骜不驯的猴子毕竟吃过牢饭,缺点嘛,还是有的。
他有点 " 虚荣 ",总觉全世界都该知道 " 齐天大圣 " 的名号,遇见有人不知,非常受挫。
他还有个不能忽视的缺点,爱 " 偷 "。
偏又记吃不记打,没少闯出祸端。
心里有数
路过镇元子的道观,又把人参果给偷了,被道童发现,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直骂的他恼羞成怒,来了一出 " 绝后计 ",把整棵人参果树都给扬了。
因此挨了好一顿打,差点下油锅,还是求到菩萨跟前,复活了果树才完。
值得一提的是,猴哥也是 " 盗亦有盗 "。
对仙家富贵,他顺手牵羊;对穷苦百姓,时刻怀着一颗善心。化缘时不忘留心 " 施主 " 们的家庭状况,能帮就帮。
发觉老人家粮食不够,细节控猴哥
可见,骨子里他依旧是那个嫉恶如仇,同情弱小的 " 宝藏猴 "。
自己的吃食让给小孩
比丘国,施展本事降服白鹿精,救出一千多个孩子;
火焰山,发动人脉三借芭蕉扇,熄灭大火,解救当地人民。
且成功前后都不畏强权,秉性始终如一。
那一回,凤仙郡连年干旱,五谷绝尽,民不聊生,猴哥不忍,唤来东海龙王降雨。
龙王来了直接拒绝,表示本龙听命于玉帝,要解脱百姓疾苦,劳请到天宫请圣旨去吧。
猴哥很生气:黎民百姓受苦,那玉帝老儿不知道吗?!
遂怒而上天请旨,跟群仙讲情讲道(骂街),进能怼玉帝,退可骂郡守。
如此种种,正是猴哥受人喜爱的原因——
往小了说,他善恶分明,知世故而不世故;
往大了说,他有家国大义,有正直追求,有坚定信念,有通天本领,救苍生于水火。
从无名石猴到齐天大圣,再到斗战胜佛。
一手臭牌打成这个地步,还能不忘初心,换别人真不行。
"年少不懂孙悟空"
小时候,我们看《西游记》,为悟空的 " 七十二变 "" 筋斗云 " 着迷。
谁能想到,有一天,不但看到了猴哥的另一面,还 " 嗑 " 起了他的各路 CP。
与师父三藏,那是世事悠悠,流年似水。
师父生病了,他彻夜守护,端水送药;
师父深夜缝虎皮裙扎了手,他心疼不已,马上给师父呼呼。
三打白骨精时被误会、赶走,也不忘嘱咐师弟保护师父。
更可贵的是,这份情谊,还是 " 双向奔赴 "。
唐僧以为悟空死于油锅时,曾说 " 做鬼也要一起上西天取经 "。
谁的眼神满是慈爱我不说
而悟空被撵回花果山,在八戒来寻他时,脱口而出的那句 " 身在水帘洞,心随取经僧 ",不知看哭了多少观众。
又心疼,又生气,差点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