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伯特则是 " 被动 " 的那个。
电影给人们造成的迷惑也正在于此,人们看到一个急于展示性魅力的少女,与一个克制自己的大叔的故事。
洛对成熟男人感兴趣无疑。
草坪上翻看的画报,是成熟中年男人。
床头贴满的海报,是父亲形象的男人抱起小女孩,上面画了爱心,写着 H · H(汉伯特名字的缩写)。
而汉伯特,他总是对女孩露出一种类似宠爱,拿她无可奈何的神情。
所以这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请注意。
他的深情,可以是诡辩,是出于主观视角的自我感动。
02
危险假面
很多人可能不曾意识到,即便是原著小说,洛丽塔也是有 " 原型 " 的。
小说结尾汉伯特自问:
" 我对多莉所做的,或许正如当年拉塞尔,一个 50 岁的机械师对 11 岁的莎丽 · 霍纳所做的那样?"
这个 50 岁的机械师和 11 岁的少女,便是《洛丽塔》灵感来源,1948 年,大叔诱拐少女,以父女的名义,穿行各州长达 21 个月。而被持续诱奸的少女受害者莎丽 · 霍纳,因为失去贞洁,后被人们称为 " 荡妇 "。
而电影——
暧昧之下处处在发出危险信号。
看起来,这是一个未成年少女投怀送抱的 " 荡妇 " 故事。可片中多处,汉伯特的画外音响起,以" 尊敬的陪审团 "开头。
一个恋童癖的自述?
一次两情相悦的媾和?
如果你留心看细节。
两人的氛围绝对称不上愉快。
车上,洛对汉伯特的搭话,根本懒得理睬。不断摆动的雨刷器,加剧着汉伯特的焦虑,也反衬出洛的冷淡。
床上,她总下意识流露厌恶,得知两人要住同一张床,洛并非毫无羞耻心,她用疑问来表达抗议。
起初,你以为那是女孩喜怒无常。
可在汉伯特目光之外,他的叙述无法覆盖到的角落,女孩被关在房间里,独自哭泣。
一切都昭示着她的不自愿。
揭下看似罗曼蒂克的假面后。
欲望的美感褪去,翻滚着的,是欲望的污浊、罪恶。
但。
罪恶一旦被有意藏起来,几乎不易察觉。
03
浪漫牢笼
在很多女性受害者的案例中,常常被问起的一个问题是:
你为什么不反抗?
天真者的想象中,反抗,似乎就和点餐时拒绝一样食物那么简单。
她们或许是因为权力或武力不敢反抗。
也可能是因为洗脑或生存不知怎么去反抗。
《洛丽塔》的故事中,同样地,在汉伯特极具欺骗性的深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关系是天然的不对等。
起初,汉伯特能用糖果和旅行,来吸引小女孩,可一旦对方表现出反抗,他便企图操控她的日常生活。
交什么朋友,上什么社团。
再到她零用钱,交际对象,甚至是她的身体(和谁发生关系)…… 都要干涉。
我们看到他对洛的痴情和耐心,看到他因爱卑微,被爱折磨。
唯独看不到他对一个独立个体的尊重。
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