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子认识的内胆里,声称自己社交恐惧、悲观主义的多不胜数。他们迫切希望逃离现实,从真实世界抹除掉自己的面孔。
把娃娃穿在身上,就是其暂时隔离外界的选择。本就是一群没有安全感的人,注定难以坦然面对质疑和误解。不止于新子,硬糖君联系的好几位老 kiger,也都处在一种兴趣被污名化的焦灼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一代的新玩家。这些新鲜血液在抖音、微博、小红书里恣意流淌,滋养出更具生命力的 kigurumi 文化。他们既立场坚定地表现个人兴趣,又积极乐观地重塑内胆觉悟。
对这些新玩家而言,娃娃只是其传递情绪的容器,并不能掩盖其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因此,他们更倾向购买原创头壳,再通过妆娘改装,更换配件、视频语言等形式,赋予这些模糊形象独特的故事。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玲娜贝儿。这位没有作品的迪士尼 " 女明星 " 能够迅速成为顶流偶像,显然离不开内胆的积极营业。处在皮下的表演者,虽然无法开口说话,但以有趣的互动细节,参与着玲娜贝儿的形象构建。
身在迪士尼家族,玲娜贝儿的内胆不能以真面目示人,这会打破粉丝对偶像的期待。同样,如果把 kigurumi 当成创作题材的网红,最好也是永远保持 " 去人化 " 的姿态,以免真实人类形象削弱虚拟故事感。
即便如此,某些藏在顶流玩偶下的表演者,哪怕会背负 " 失格 " 罪名,也依旧想要通过小动作、声音、甚至主动掉皮,让外界看到自己的存在。他们内心并未进入内胆状态,故而迫切想要自我表达。
同样的亚文化,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群体里,也承载着不同的精神。不只是 kigurumi,汉服、潮玩、娃圈在几代群体里,价值也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年轻群体养成某种兴趣,初心基本都是跟世界对话。
于新子所在的 kiger 同好群里,隔三差五便有萌新报道。这些活跃的新力量,无形中影响或改变着群体习惯。令她大为震撼的是,有个小女孩被别人追着骂 " 胶衣 XX",却丝毫没有生气,反而在空间晒出更性感的照片,配文 " 是你得不到的女王 "。
几个月前,于新子做了一个梦。她梦见无数带着头壳的物种奔来,可爱的、性感的、怪异的、朋克的,千奇百怪。于新子穿过拥挤的人潮,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她刚想摘掉套在头上的面壳,就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