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00: 00后都长大了。当陈奕迅和孤独的勇者一起登上热搜,他们沉睡的记忆终于被唤醒,他们开始回忆往事。那一年,杰森的《逆风之战》一出,学校里那个风雨飘摇的男生就登场了。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是《暴风雨男孩》,因为歌词第一句就是& hellip
采访了几个00后,对方说现在想起当年老二的事迹,脚趾被挖出来只剩下三室两厅了。
小学生唱流行歌曲
是审美的提升吗?
当我们对儿歌的理解还停留在“门前桥下/游过一群鸭子”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眼中真正的“儿歌”是“爱你破烂的衣服/敢挡命运的枪”,是“成败之间的笑话/留在历史的史册里”。这些人类幼崽似乎总是站在潮流的最前沿,这让成年人感到非常惊讶。
真 · 两极反转。/ 微博截图真正的极性反转。/微博截图
短视频里粉丝众多的“全班人类小朋友”总是打破我对小学生的刻板印象。他们不仅精通Tik Tok神曲的各种唱法,还对国外公告牌排行榜上的歌曲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唱情歌,摇滚,咆哮,没有儿歌的过渡,和大人分享同一个歌单。
很多时候,我们似乎低估了小学生对流行歌曲的接受程度。有家住小学附近的网友说,网上很多流行歌曲都是跟小学生学的,上网搜了一下才发现这么火。
在《孤独的勇敢者》换儿歌的热搜下,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生品味的提高,是好事,但也有人调侃后品味不对。
过早地接触网络,或许是流行歌曲在小学生群体中普及的原因。/ 微博截图早期接触网络可能是流行歌曲在小学生中流行的原因。/微博截图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1.83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这种趋势下,小学生的歌单变化自然越来越倾向于网络流行歌曲,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短视频的影响。
从早期的《学猫叫》等Tik Tok神曲到《半雪》、《下山》、《删了吧》,这些短视频上的流行歌曲经常出现在小学生常听的歌曲列表中,更新速度极快。网上流行什么他们就唱什么。也许下一首大火的《儿歌》已经在路上了。
越来越多小孩使用手机、平板等设备。/ 视觉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设备。/视觉中国
孩子过早接触流行歌曲是好事吗?
1762年,卢梭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即“顺应自然的规律和儿童的天性”。卢梭认为,儿童应该演唱符合其年龄、歌词与他的思想处于同一阶段的音乐,不应该超出其年龄认知的极限。
他在书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年前像孩子一样。如果我们扰乱了这种秩序,它们就会变成一些早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轻的医生和衰老的孩子。”
卢梭认为我们不应违反儿童的天性。/《本杰明 · 巴顿奇事》卢梭认为,我们不应该违背儿童的天性。/“本杰明·巴顿奇事”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看他们(孩子)唱《孤独的勇者》,最奇怪的就是有一种听孩子说教的别扭感。”
但是,在今天的环境下,真正的空让孩子完全远离流行歌曲的环境显然是不存在的。有了短视频背景音乐,大街小巷的每一家奶茶店、文具店,电视上的综艺节目,你不可能切断所有的传播渠道,只是为了营造一个隔离流行歌曲的“无菌”环境。
流行歌曲不是原罪,但如果孩子只会唱,愿意唱流行歌曲,那才是问题的关键点。几年后想想。回忆起小时候的歌,我就张嘴说:“你怎么不删我?”这一幕难免令人毛骨悚然。
那些儿歌都去哪了?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的世界儿歌日,@人民日报曾经发起过话题#哪些儿歌是你童年的BGM#,视频里数的每一个大写都是歌名能唱到什么程度,报歌,蜗牛和黄鹂鸟,春天在哪里,我们来挥双桨,数鸭子& hellip& hellip
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传统儿歌,怎么会在现在孩子的童年里缺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