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别忘了,世界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前人为世界带来了改变。
女性从过去端茶送水的深闺走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正是因为有上野这样的女性,不断站起来,用她们的愤怒、奔走带来了世界。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一切还远远不够。
我们如今呼吁婚内平等、生育权、避孕、离婚保障、就业机会平等、同工同酬 ……
如果了解了女权主义的脉络,就会发现这些早在 1960-70 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时,就早已提出。
一切也早已落幕。
在那个时代奔走的优秀的、勇敢的、想要改变世界的女性们,被分化成不同的政治派别,然后各个击破。
刚迈出一步的女性,又从公共领域退回到家庭中。
80 年代,有组织的女权活动越来越少。
90 年代,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声音。
而现在呢?
" 女孩子们都不敢站出来说话,压抑自己的声音,不想与男性为敌。"
怒火熄灭了。
我们退到了如此保守的地步。
一个例子是——
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与上野对谈的漫画家田房提出了 " 社会具有 AB 面的观点 "。
政治、经济、时间、就业,这些都是社会的 A 面,而 B 面则是生命、育儿、看护、疾病、残障等等。A 面可以通融,B 面却无可取代。
男性都在 A 面,女性一开始也生活在 A 面,但是随着分娩和育儿的开始,她们就不得不移动到 B 面。男性会因为疾病和受伤而发生转移,但除此之外,基本上一直待在 A 面。
上野听完这段话,一面感慨于田房的表达能力。
一面遗憾前辈们好不容易在艰难环境中总结出来经验和性别理论,完全没被继承。
因为这就是她早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到的模式。
好不容易迈出一小步,因为没有传承,又退回一大步。
一切推翻,又要再来一轮。
这,是女性主义的困局。
但我们不能再来一轮了。
我们这一代人,想要一个更好的世界,那就要像上野那样,去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不要祈祷,而是用人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一切虽然看起来渺茫,但要知道,任何一点微小的改变,都不是自然发生的。
我们首先要迈出那一步。
不是从头再来,而是去继承,接过前人递过来的接力棒,展现自己的愤怒。
一如上野在 WAN(Women's Action Network)十周年的演讲中提到的那样:
" 女生们再多展现一些自己的愤怒吧,用自己的愤怒去改变这个社会。"
至于怎么面对满腔愤懑却无计可施的低落感?
上野给出的建议很简单——
" 女性们缺少的,是那种建立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实现的自我效能感。因为缺少那些小小的成功体验,会被无力感侵袭。"
" 所以,不要贪心,只做那些能做到的事,把能做到的一件件做好。"
即便无法达成实质性的、更落地的目标,表达不满也是一种行动。
只要不温水煮青蛙,不顺流而下。
74 岁的上野千鹤子仍在战斗。
但只有她远远不够。
下一棒,该我们了。
点个「在看」,希望我们将来能如上野千鹤子说的那般——
" 终有一天,后来的年轻人也会对你们发问,世界变成这样是谁的原因?
到那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够把一个不用对他们说抱歉的社会交到他们手中。" 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