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没有死,只是不再被关心了。
文 | 龙承菲
编辑 | 赵普通
打造一档有话题的音综,在时下的市场环境里并不容易,但打着情怀牌的《声生不息 · 港乐季》火了。
这是 TVB 与芒果 TV 在香港回归 25 周年之际合办的港乐音综。16 组歌手名单里,既有林子祥、叶倩文、李克勤等大众记忆里的 " 港乐符号 ",也有单依纯、炎明熹、曾比特等新生代歌手。
作为音综,它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酷云数据显示,《声生不息》首播直播关注度位居卫视黄金档综艺首位,全网热度突破 20000。微博上,第一期结尾女歌手们合唱《海阔天空》的视频收获了超过 4 万转发。
《声生不息》的豆瓣开分是 7.8 分,在今年的综艺里已属前列。观众们依然愿意为情怀买单,而世纪之交的香港,则是情怀的集散地。
此前芒果台的《披荆斩棘的哥哥》掀起了一波大湾区情怀,还产出了衍生综艺《大湾仔的夜》。而港乐早在 2020 年《处处吻》翻红时就已经引发过一波讨论,《声生不息》的播出,带来了新一轮的港乐金曲 " 怀旧潮 "。
怀旧是流量密码,也是被诟病的原因。在豆瓣评论区,有高赞评论写下:" 选曲还在选上世纪的老套经典。"
在陈奕迅被认为是香港最后一位天王、" 港乐已死 " 论调横行的年代,观众们依然殷切地怀念着上世纪的余晖。音乐市场已经改天换地,短视频快餐金曲横行,人们为科切拉的风欢呼,维多利亚港的歌声,似乎也没有那么值得关注。
《声生不息》是一道让大众再度看回港乐的桥,而在节目之后,港乐能否做到声声不息,似乎仍然要打上一个问号。
" 流量密码 " 和他们的黄金时代
" 港圈 " 回潮的风,在近两年刮得格外热闹。
去年上映的音乐传记电影《梅艳芳》票房破亿,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 16 亿。腾讯的《导演请指教》找来香港导演关锦鹏,第一部作品就是改编自己的经典作品《胭脂扣》。
大湾区的哥哥们火了,姐姐们也没闲着,《请吃饭的姐姐》和《因为是朋友呀》两档节目接连上线,前者请到了蔡少芬、朱茵、陈法蓉、洪欣等知名香港女星,后者的主咖是容祖儿、阿 Sa、阿娇的 " 糖三角姐妹花 "。
无论是哪种香港元素,实际上承载的,都是大众对那段流金岁月的珍贵记忆。
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总产值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坐拥好莱坞的美国,年产量能够达到百部左右,武侠片、警匪片和动作喜剧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要标志,远销东南亚和日韩地区,甚至能够在北美上映。
同一时期的港乐香港歌坛,也迎来了被赞是 " 东方麦当娜 " 的梅艳芳、唱着《今宵多珍重》的陈百强,还有天王级的 " 双子星 " 谭咏麟和张国荣。如今在《声生不息》舞台上穿着一袭红裙唱《祝福》的叶倩文,在 1988 年凭借这一首歌创下了三台合计 12 项大奖的记录。
1988 年唱着《祝福》的叶倩文
香港文娱圈进入内地观众视线,也正是这一时期。
当时内地的文化市场刚刚放开,文娱产品较为单一,娱乐产业建设也不够完善,电影生产由制片厂把控,于东还没拿到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块电影发行牌照,唱片行业更是几乎无从谈起。
相比之下,香港娱乐市场的发展实在超前。无论是武侠电影的刀光剑影、喜剧片里小人物抖出的无厘头笑料,还是那些如泣如诉的情歌,对当时的内地观众来说,都是足够新鲜、出彩的娱乐。
1984 年,张明敏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献唱王福龄作曲、黄霑填词的《我的中国心》,歌曲立刻在内地走红到全国传唱。之后,内地电视台纷纷引进香港电视剧,梳着油头的 " 许文强 " 周润发成为少男少女青年时代的偶像,街头女郎也开始模仿起香江美人们的打扮," 浪奔浪流 " 也成为一代人的粤语歌曲记忆。
上世纪末期,为了填补谭咏麟、张国荣退出歌坛后的空缺,港媒大肆炒作了 " 四大天王 " 的概念,将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四位新星推至潮头,成为了那个时代亚洲最红的影视歌多栖艺人,甚至直接引爆了香港本土的 " 追星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