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博 @声生不息官微
对关注香港乐坛的人们来说,他从选秀节目《全民造星 2》开始为大众熟知,被郭伟亮看中,签了环球唱片,和同为《全民造星》选手的 MC 张天赋一起,被视作陈奕迅的接班人。节目里另一位港乐新人,梳着齐刘海的炎明熹,是 TVB 自家选秀《声梦传奇》的三料冠军。
但对于大部分内地观众来说,这对来自香港的潜力新人的名字,他们在《声生不息》舞台上才是第一次听说。
怀念天王时代、高呼 " 港乐已死 " 的内地观众们,似乎并不关心如今的香港娱乐产业——他们所爱的,始终是那个繁荣浮华、停留在世纪之交的 " 赛博香港 "。
内地对于香港文化的接受程度,本就与香港娱乐圈北上的程度有关。以曾经红极一时的 " 四大天王 " 为例,其中黎明的国语歌代表作最少,内地知名度稍弱,导致内地曾有声音认为他被并入 " 四大天王 " 行列有些名不副实。
更何况,香港的娱乐产业在原地停得太久,而内地似乎又走得过于远了。
曾比特出道的《全民造星》,第一季节目冠军是如今的香港顶流姜涛。2020 年的叱咤乐坛颁奖典礼,他从麦浚龙、陈奕迅的手里拿下了 " 我最喜爱的男歌手 " 大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拿下大奖后惊讶的姜涛
他靠的是什么?是粉丝。
" 我最喜爱的男歌手 " 本就是人气奖项,由现场乐迷和听众共同选出,和姜涛出道的《全民造星》一样,靠粉丝投票的力量就能拿下荣誉的桂冠。姜涛和他的组合 MIRROR,是当下香港地区最红的偶像团体,大街小巷都有他们的广告牌,即使不关注选秀的人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
节目中的姜涛
这套逻辑对于内地观众来说几乎已经见怪不怪:粉丝通过社交媒体数据流量造势和真金白银的支持,为偶像获取关注,最终转化为商业价值。
而在内地已经经历过韩流洗礼的 " 四大流量 " 时代,开始反思流量经济的泡沫破灭时,香港才诞生出第一位经由粉丝经济模式诞生的偶像。甚至成为香港顶流的姜涛本人,在拿下《全民造星》冠军之前,只是湖南卫视《快乐男声 2017》的全国 30 强。
《声生不息》在周笔畅和刘惜君入场时,播放了许愿的后采片段:"《超女》当年在香港是非常受欢迎的。" 这佐证了《超女》系列的成功,也侧面说明当时内地的乐迷们,已经有了在老一代香港歌手以外更多的选择:优秀的内地音乐人借由电视选秀出现,成为了年轻人们的新偶像。
内地娱乐产业发展得太快太快,无论是电影、剧集还是综艺,在糅合了欧美真人秀、日韩粉丝经济之后,内娱已经形成了自成一脉的产业逻辑。
想要进入这片场域分一杯羹的明星,都需要先遵守内娱的游戏规则:陈伟霆参演古装 IP 剧,邓紫棋参加国民音综,曾经在香港发展的 Angelababy 走红靠户外真人秀,近年来小有起色的王嘉尔虽然乘了韩流的东风,但也少不了在《明星大侦探》《拜托了冰箱》等众多综艺上刷脸积攒知名度。
香港乐坛近年在努力追赶时代的脚步:英皇旗下的许靖韵,在网上不露脸唱了一年的歌之后,来内地赶上了选秀元年的《创造 101》;天王刘德华在 2020 年发布的大碟,首次以数字专辑形式推出。MIRROR 大红、粉丝经济来势汹汹的香港娱乐圈,是否还能得到内地观众的喜爱,似乎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内地观众对香港的怀旧,是在吃到了流量的苦果,经历了 " 数字小姐 " 和 " 口水歌神曲 " 之后,对过去敬业的演员、优质的歌曲的一种怀念。
或许人们怀念的不是香港,而是在流量的泡沫袭来之前的娱乐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