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0,再现80年前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推进历程,如今看来仍细思恐极!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疫情之下,本周内地院线彻底没了新片。北京全市影院继续因疫情关闭,蜀黍也没来得及去评测下五一档的几部新片。
明天又是可以宅家躺平的日子,这就推荐一部叔刚刚刷完的高分资源新片——德国制造的历史“惊悚片”,《万湖会议》。
一群专业人士,按照清晰有序的流程,直言不讳又干货满满地提供方案与见解,力往一处使地解决最终问题……
1942年1月20日,在德国柏林郊区的大别墅里,就召开了这样一场严谨、高效到堪称正面模板的“完美”会议。
全会时长不到两小时,在召集者——德国党卫军上将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主持下,其他14名来自不同行政部门的德国高官政要,热烈讨论、理性分析,最终达成了耸人听闻的所谓欧洲境内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事关1100万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计划。
而它也以其“产出之大”、“效果之强”,成为了近代史上黑暗惊悚、臭名昭著的会议。
万湖会议地点
同名影片《万湖会议》便以此为蓝本,一释出资源就在豆瓣拿下8.0高分。
它用“稳重”的室内剧的形式,又一次揭示了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的恐怖与疯狂。
个中种种细节,联想到当下疫情里的魔幻现实,亦颇有深意。
事实上,“万湖会议”并不是第一次被改编成电影。2001年,由英国BBC、美国HBO联手制作的《阴谋》拍的也是这个故事,口碑相当不错。
但由于主创阵容都是英美籍演员,讲的台词也都是常规口音的英文而非德语,整体看下来还是差点德意志气质。
英国演员肯尼斯·布拉纳在《阴谋》中担任主角
如今,这部由德国康斯坦丁电视台(ZDF)制作的《万湖会议》,是纯正的德国出品。它以更加细致的纳粹视角与德式风格(精细、一板一眼),带来了更为冷酷、惊悚、发人深省的观影体验。
顾名思义,全片的大致剧情就如同会议流程一般,“提出议题——参会人阐述方案——做出决策——进入下一个议题”的套路进程,配上单一的室内场景、繁多的人物与对话,很容易给人枯燥之感。
但真正进入影片,我们就会意识到,会议形式与内容里蕴含的巨大荒谬与恐怖——
与会者们发言的形式与逻辑非常严谨、周到,甚至还很民主,但谈的内容却泯灭人性!
所有人都在专注且专业地讨论“如何更好地完成犹太大屠杀”,却丝毫不质疑“该不该杀”的根本问题!
官员们讨论的话题从经济到政治、从民意到法律、从内政到外交。具体下来就是:
每个领地犹太人的数量各有多少、各地方的进度如何、是否影响前线战事、屠杀的顺序安排(犹太人里,老弱病残先执行、技术工种与在柏林“有关系”的后执行)?
最终处理地选在哪儿、火车运载力能否负荷、任务时间能否满足元首要求、最终的成本是否超过承受能力、屠杀所引发的社会效应是否可控?...
各方考虑无所不包,却唯独跳过“该不该执行大屠杀”的基本道德判断。如此自觉的漠视与一致的认同,很难不让观众胆颤心惊。
内政部谈“社会影响”
而且在这个权贵集合的大会上,竟然没有太多官僚作派的虚与委蛇,各方代表都开门见山地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