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想到了自己被祭献的人生——没有真实的爱情,没有坦陈的亲密关系,只有一个迎合丈夫与全世界人的娇妻人设。
每个人都从这个谎言中获利。
每个人又都深陷其中。
最后,维护这个谎言成为了所有人的本能——
演都演了这么久了,怎么好结束呢?
两年前,金 · 凯瑞在接受采访时说过。
楚门离开。
将面对的是更大的孤独。
出去那堵墙之后
我意识到他在外面的世界里也会很孤独
因为墙外的人反而想 " 进去 "
某种程度上,这也契合了制作人曾经的那句名言。
外面和里面。
真的没多大区别。
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电影最后的神来之笔。
两个保安看到楚门脱逃,先是为他鼓掌喝彩。
下一秒。
他们换台,继续看别的节目。
这当然可以解读为娱乐至死。
但在批判的另一面,却是无可躲避的现实——
节目之外还有其他节目,其他节目之外还有其他娱乐,其他娱乐之外还有其他生活 ……
我们如同一个个客体,永远不知道自己是逃出牢笼,还是逃入了另一个牢笼。
权力,边界,那都是 " 制作人 " 才可以行使的。
也正是这无数的制作人,无数的执行者,无数的有名字 / 没有名字的配角。
他们占据上层。
并用无数个楚门秀,为下层的我们,搭建了庞大的规则帝国。
03
越吹越厚的泡泡
初看《楚门的世界》,我们无法不憎恨那样的虚假,为楚门的脱离欢呼。
但今天看来,我们真的能说桃源镇很糟糕吗?
它制造出幸福。
但起码那日子的确挺幸福,而不是让你在匮乏和辛劳中,嘴上唱着幸福的合唱,苦独自往肚里咽下。
它欺骗着楚门。
但无法使用暴力囚禁,一旦楚门发现了真相,他走出了那扇大门,制作人便再也无可奈何,无法指挥警察把楚门再捉回桃源镇。
也就是说。
楚门的困境,其实是一个挺不接地气," 身在福中不知福 " 的困境。
他并不是在自由与奴役中进行选择。
而是——
你要养尊处优的假象。
还是要真实,但同时面临更多的风险与悲惨。
当年,我们都无法不选择后者,无条件为楚门高兴。
可是今天,多少人想争个安稳无忧,挤破脑袋想要进入一个被保护的温室当中。
哪怕我们已经知道了,里面有多少言不由衷,逢场作戏。
我们无法简单批判这样的人,只是,时代的潮流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
面对楚门为何三十年来从未怀疑过眼前的真假的疑问时,制作人说了一句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的箴言——
你要知道
这节目需要整整一国的人来维持运转
桃源镇困住的并不只是楚门。
它所制造的巨大泡泡,同时也包裹住了桃源镇外的人。
理想的生活,主流的价值观,成功的标准 ……
想逃?
楚门当初对自由的渴望多激烈。
妻子一句话堵过来,他立刻没了底气。
也许你会说。
即便如此,楚门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啊。
是的,但那是在发现妻子的虚伪,邻人的谎言,整个世界都合谋相欺之后了。
为了爱情,他才敢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