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降本增效” 各大电视剧制作公司还活得好吗?
电视剧分版权剧、定制剧、分账剧。以前直至现在,头部大公司主要还是以版权剧业务为主。
通常,在剧本完成之前,制片方就向播出平台预售剧集并收取预付款,从签订协议到剧集首播期间,分期付款逐笔到账,也就是说,只要保证剧集播出了,制片方就拿到了所有授权费。
除了授权费,还有“奖金”。如果播映的剧集在一定时间内贡献超过规定数量的新会员订阅或会员续订,就超过规定数量的每个新会员订阅或会员续订平台要给片方额外奖励。
而定制剧是拿劳务费给平台干活,风险更小,怎么播完全是平台的事儿。
这两种生意都是To B模式,平台说了算。如果播出效果不好,平台认栽。
但平台也想降本增效,分担风险,同时激发创新,回归作为一个平台的本质。现在,各家都在试水分账剧。
分账剧跟网络电影,或者院线电影类似,是To C生意,收入有多少全看用户的点击观看,而观看量又依赖题材、明星、口碑、营销、平台给的曝光位置和时间等,对制片方来说,变量多了,风险大了,但暴富的机会也多了,如果产出一个爆款,收入是没有上限的,相应的,如果无人问津,投资损失自己承担。
对观众来说,有竞争和创新当然是好事,这样创作者会更重视观众的喜好,而不仅仅是服务于金主爸爸。
设想这种模式如果能带来活水,成为趋势,未来可能对行业产生重塑,各家头部公司也都得跳出安逸窝,适应来自市场的挑战。
华策在年报行业分析里写道:“随着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回归理性,产业链各参与方进一步聚焦创作本身,精品化进程明显加快。以品质保障和市场化定价为基础,结合创新激励,以版权剧、定制剧、分账剧等为代表的商业模式日趋成熟。新形势下,企业更需要及时‘强身健体’、‘蹲好马步’,适时修正发展战略、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保持发展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