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岁的 " 人民艺术家 " 秦怡,5 月 9 日凌晨在上海去世了。
无数演员发文表达怀念,其中曾经合作过的导演陈凯歌说:
" 秦怡老师是老一辈电影表演家最后离世的人之一,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见过她,只觉得那时的她端庄美丽 …… 现在她走完了一百年的生命历程,却留下音容笑貌常在人间。"
在大众认知中,仿佛只有面容姣好者才配得上跌宕的命运。
1922 年生人的秦怡,身上有一种跨越世纪的美丽,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她演绎了很多经典角色,也遭受了无数劫难。
战争、患癌、家暴、离婚、丧子 …… 秦怡经历了种种坎坷,对于绵长巨大的痛苦,她总是后知后觉," 算了 " 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
在时代的大浪下,秦怡身不由己,她没有旁观的权利,只是用尽全身力气对抗无常的命运。
她留给时代与中国电影,美好勇敢的女性形象,是秦怡自己。
她不曾丢失掉属于自己的一份体面,自我成全,这份成全中,掺杂了太多的原谅。
秦怡漫长的百年人生,满是时代的烙印。
没有眼泪,没有唏嘘。
阮玲玉自杀那年,秦怡 13 岁。
她手里拿着报纸,站在上海的巷子里哭泣,阮玲玉是秦怡最喜爱的女演员。
那是 1935 年,秦怡正沉迷于各种话剧,当时的上海少年宣讲团,是她常去的地方。
自小生活在没落大家庭的她,性格像母亲," 我有我妈妈勇敢坚强的一面,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去面对 "。
16 岁那年,秦怡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离家出走前往武汉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之后到了重庆。
她到达码头的那一刻,跳板已经撤掉,船正在离岸。秦怡不管不顾,紧跑几步,闭着眼睛纵身一跃。
这个瞬间,成为秦怡这一生的象征符号,她一直在努力追求着。
1938 年,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了一年,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震醒了无数青年,秦怡的热血同样被激发,她懵懂也坚定:不做亡国奴,要抗战。
这种对国家命运的时刻关切,透着一股令人神往的精神气质。
同年,17 岁的秦怡进入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一年后出演了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
她的天赋很快显露出来,由于外形出众,自小热爱话剧的缘故,关于表演的感知已经融入到了她的血液之中,秦怡只用了短短几年,就成为中华剧艺社的台柱子。
年轻时的秦怡
" 做了电影演员之后,就再也不想做别的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秦怡出演了话剧《清宫外史》,她演技精湛,连演一百多场,很多名流皆来捧场。
每天晚上演出结束后,都会有大批的观众等在话剧社的门口,只为一睹秦怡的风采。
上世纪 40 年代的上海,秦怡与胡蝶、周璇等女明星平分秋色,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齐名,成为话剧 " 四大名旦 " 之一。
由左到右:秦怡、白杨、张瑞芳、舒绣文
踏入影坛多年,秦怡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如《铁道游击队》中机智又具有坚定信念的芳林嫂、《女篮五号》中善良勇敢的林洁 ……
那些年,秦怡饰演过的角色
秦怡拥趸无数,却很谦卑。
当年在拍电影《女篮五号》时,导演谢晋说:" 我那会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可人家秦怡早就是大明星了,但是她很尊重我,没有一点大明星架子。"
1958 年,电影《女篮五号》秦怡片段
在周旋、胡蝶等女星逐渐隐退后,秦怡成为建国后大众最喜欢的演员之一。
拍电影,成为秦怡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使命," 电影是很特别的艺术,不仅是语言、外表,一个很小的动作,都能展现人的内心世界 "。
秦怡回忆与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在很多人看来仿佛是命运宠儿的秦怡,漫长的人生中,却经历过诸多劫难。
美人自古为情伤,秦怡也不例外。
1938 年,颠沛流离来到重庆的秦怡,遇到了同为话剧演员的陈天国,彼时的她并不会预料到,这个男人会是自己第一段不幸婚姻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