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舍不得很多人,很多事。但他的刀光剑影、侠骨柔情,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
陪伴他走来的侠客与美人,有的已殊途,有的已迟暮。
徐克,一路孤独。
时间来到2022年的春末,有消息称徐克即将翻拍《神雕侠侣》,对此徐克本人的回应是:确想翻拍,但项目尚未正式启动。
好久未在武侠世界里看见徐克的身影了,人们最近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长津湖》《水门桥》。
在这类主旋律电影里看见徐克的名字,是一件惊喜也惊讶的事情,毕竟拍片40多年,徐克的"邪"与"怪"人尽皆知,不按常理出牌是他作品的符号,他如此浪荡了几十年。
不了解徐克的人,很难看懂他在《长津湖》《水门桥》里做了什么。
除了那些震撼且真实的特效,两部电影最具徐克风格的元素便是"侠情",只是与多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将"英雄"从江湖搬到了战场。
在徐克的理解里,战争年代特有的"红色情节",同样也是一种"侠"气的体现。
"在侠的定义上,在正义的定义上,有很多的标准,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不同人有不同的演绎方式。"
而徐克这些年,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他心中的"侠义英雄"。
徐克的电影梦从一部名为《小鹿斑比》的动画开始,孩童时代他便觉得那些"会动的图画"简直太神奇,也太好玩了。
热爱一路持续到成年,大学时徐克到国外念书,本想尊重父亲的建议攻读医学,但在接触了西方的电影工业之后,他又转变想法申请了电影专业。
"弃医从影"的选择让他与父亲的关系瞬间跌入冰点,这之后15年,父子近乎断绝往来,直到1984年徐克才主动联系父亲说:"我谈了一个女朋友,你想不想认识一下?"
年轻时的徐克
徐克本就是一个"叛逆"且"浪漫"的人,所以他喜欢武侠,因为武侠本身就是一种天马行空。
对于现代人来说,侠义江湖是一个亦真亦假的世界,它确实存在过,可偏偏谁都没有见过它,给了众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武侠电影都囿于枯燥且空虚的打打杀杀中,一直到徐克出现,江湖才多了一丝人情与趣味。
刚入行时徐克在电视台当编导,领导让他写几个单元剧练手,他琢磨了一段时间,向台里提交了两个剧本,最终因为"完全不符合实际",两个构思全部被"毙"。
许多年后徐克自立门户,又将这两个夭折的剧本修改了一番赠予友人,于是便有了《英雄本色》和《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片段剪辑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出现新浪潮,徐克赶上了好时候。
他一向喜欢绮丽并诡谲的东西,1978年制作的《金刀情侠》便最早展露了徐克精怪的才情。
创作该剧时,他大量运用了悬疑、奇情、惊悚等国外电影的表达方式,后期剪辑时又运用了蒙太奇方式,他以中西结合的方式将武侠江湖涂绘得梦幻又迷离。
借此徐克得了一个"新浪潮领军人物"的称号,而和他一同被送上这个位置的还有好友吴宇森,日后二人以《英雄本色》开辟了"暴力美学"的新天地。
周润发《英雄本色》
新浪潮裹挟着新文化进入香港电影市场,当时大家都在效仿外国电影拍喜剧、拍爱情,偏偏徐克只对武侠题材感兴趣,"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特色,里面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
1978年前后,28岁的徐克在2年内拍摄了3部电影——《蝶变》《地狱无门》和《第一类型危险》。
沿袭着《金刀情侠》的风格,他将精怪、诡异的元素再次运用到影片当中,因为剧情设定和后期制作太过新奇和跳脱,大多数人观影结束后都在疑问:这到底是演了些什么东西?
再加之当时武侠电影的地位不高,观众群体只集中在"男性蓝领"和"不斯文人士",影片时常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徐克落了一个"票房毒药"的外号,业内还以"混乱三部曲"来嘲讽他那个时期作品。
徐克导演《蝶变》海报
化解窘境是一个漫长且困难的过程,而第一个转折发生在1983年。
这一年,33岁的徐克准备拍《新蜀山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