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他先是请来了当时台湾人气偶像林青霞做女主角——这是她的第一部武侠作品,而后又斥重金聘请了《星际大战》特技小组加持特技镜头。
虽然剧情设计和人物设定上仍带有浓浓的"徐克迷离风",但由于林青霞的流量加持和诸多高质量特效画面,该影片仍旧获得了广泛关注与好评,作为中国首批科幻武侠片,《新蜀山剑侠》一度被视为"香港电影特效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林青霞《新蜀山剑侠》
《新蜀山剑侠》同时开启了徐克对于特效的尝试和研究。
在此之前,外界对于电影特效的定位始终为"那是外国人的"。《新蜀山剑侠》之后,徐克开始将大量特效技术融入作品。
开始时众人还觉得新奇好看,但在发现他将特效作为影片必备元素时,争议与日俱增而主要矛盾则集中在:
中国人的武侠,为什么要用外国人的方法表现?
多年后,徐克将那时众人对于特效的抵触归结为"害怕",而恐惧的来源则是陌生,"大家都不了解,所以就好奇你怎么一直用这个东西"。
徐克、洪金宝《新蜀山剑侠》
在《新蜀山剑侠》上映后的40年里,观众再讲起特效早已不再带有新奇与排斥的情绪,相反的,高质量的技术在许多时候,会变成影片票房大卖的砝码。
2014年《智取威虎山》上映时,电影中野生东北虎的片段全部由韩国CG团队完成;而到了《长津湖》《水门桥》,剧组在后期制作时则前后启动了40多家特效公司,相关技术参与的画面包括全景测绘、爆破场面以及相关历史影像修复等。
如今在中国电影里看见特效技术,观众已不会觉得水土不服,众人早已熟悉了它的作用——有些场面只能依靠科技呈现,有些故事只能借助技术倾听。
《智取威虎山》老虎扑人特效片段
拍摄《水门桥》时,徐克近乎用上了自己在特效领域内的"毕生所学",过程中甚至研究了"AI换脸技术",企图将某些历史真实人物拉进电影画面。
虽然出于对画面美学的考虑,这一想法最终未能在电影中呈现,但徐克还是试了一把。他先是找到了国外技术团队,后来又找到了国内特效公司,"他们也做出来了,而且挺好的"。
在片场拍摄特技镜头时,徐克对团队最常说起的一句话是:"你们仔细看,以后就靠你们了。"
说这话时徐克70岁,距离他首次使用特效拍武侠电影的年份,已经过去了整整37年。
《长津湖》片段剪辑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什么是时间?
时代不停向前,科技飞速进步,一代人迅猛生长,一代人俨然老去。
1950年初春,徐克出生在越南西贡市。彼时越南抗法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混乱与斗争构成了他成长的底色。
在越南上学时,徐克对于课堂并没有太多的向往,一是因为战乱环境实在难容下一方书桌,另一个原因便是,他不知道读书能改变什么。
徐克始终记得一件悲剧:
在越、法斗争日渐激烈时,一个男人因无法忍受战乱带来的痛苦,选择在寺庙门口引火自焚,以一种极为惨烈的方式表达与宣泄了内心对于战争的厌恶。
悲剧发生后几天,徐克上学时骑车路过了事发地,他仍能闻到汽油和周遭植被烧焦的味道,抬起头,又看见两队士兵正在不远处殴斗,一个极为戏剧性的片段在他的少年时代倏忽而过,他开始思考:
"我们念了书,考试、升班、毕业,跟着做什么呢?我们还是一样。"
徐克旧照
亲眼目睹与亲身经历的不公和动荡,构成了他观看世界的独特视角,于是他勾描的人物与故事也总是出其不意。
1991年,41岁的徐克拍《黄飞鸿之壮志凌云》。
在此之前,影视作品中的黄飞鸿形象多数为老者,剧情也大多为树立其"武术宗师"的伟大形象服务。
轮到徐克翻拍时,他偏偏要把黄飞鸿设定为年轻人,在接下来的同系列影片中,他又让黄飞鸿参加了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诸多历史大事件,并与孙中山、李鸿章等人对话,因为他始终觉得:
"在清末明初那样动荡不安的时刻,像他(指黄飞鸿)这样的大英雄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