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巧,我在拍《母亲》的片子时,小弟已 1 岁,和我在剧中所喂奶的儿子大小相仿。可没想到金捷长到 16 岁那年,却得了精神分裂症。"
走下银幕,她就是一位普通又不普通的母亲。
秦怡与丈夫金焰一直忙于拍戏工作,无暇顾及儿子,时间一久,小弟内心越来越孤独,这种心底的脆弱在多年以后,直接将这个孩子摧毁。
秦怡与儿子
1965 年,受到惊吓的 16 岁小弟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秦怡直接两腿发软,坐在了地上。
" 从此,我熄灭了自己所有的欲望。"
秦怡成为不幸的立方体,也必须硬扛。
小弟病重住院期间,她在拍《雷雨》时还要带着儿子的换洗衣物与饭菜,拍戏结束后,秦怡背着巨大的包挤公交车到医院,往往到了之后她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
有路人说:" 你看,那不是大明星秦怡吗?" 另一个人说:" 怎么可能,秦怡怎么可能挤公共汽车!"
熟悉她的人了然于胸,这就是那些年秦怡的真实生活,她是一位母亲。
秦怡与儿子
" 这不是苦,这是爱。"
那漫长的流年里,秦怡给了儿子全部的爱。
儿子发病时会狂躁不已,对母亲拳打脚踢,秦怡保护住脸,蜷缩着迎接儿子的拳头:" 不要打妈妈的脸,妈妈明天还要拍戏。"
偶尔,儿子会在病情发作时不停地叫嚷:" 我妈妈不是反革命分子,她不是,不要抓她走!"
每每听到这些言语,秦怡都忍不住痛哭,对于儿子,那是木讷的痛苦。
2007 年 3 月 7 日,59 岁的小弟去世了,那是由母亲秦怡悉心照顾了四十多年的儿子。
这年,秦怡已经 85 岁。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加深了她的孤凄。
儿子去世后的那段日子,是秦怡此生最难熬的岁月,她历经了丈夫、儿子的相继离世,内心的伤痕越来越多,该如何抚平?
人一个一个走掉,走得很远、很久。留在里面没有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已经 86 岁的秦怡将自己的全部积蓄 20 多万全部捐了出去,她说:" 这些钱原本是想给儿子用的,现在小弟不在了,做母亲的就把这些钱给最需要的人。"
秦怡的人生漫长而艰辛,难以与外人言说,从一个泥潭到另一个泥潭,但她从未自怨自艾。
她不认命。
好友一个个都走了,她不慌不忙地活着。
九十多岁的她住在上海衡山路一栋公寓里,小区里种有很多法国梧桐,很静谧。
在此之前,秦怡住在老式洋房里,她说洋房闹耗子,不如住在这里。
在秦怡家中,沙发上方挂着一幅蓝色油画,画中人正是她本人,穿着一条宝蓝色的连衣裙,双手自然垂放在膝盖上,优雅自如。
秦怡家中
九十多岁的她有着一头银发,皮肤仍然白皙,笑起来让人如沐清风,她依旧闲不住,也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该平和地过好每一天。
" 我们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天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人家会说你年纪那么大了,好好去玩玩,去享福,我现在做的事能做成就是享福。"
没有戏拍的时候,秦怡的生活也相当充实,她每天都要把当天的报纸与文件都看完," 没有能静下来的时候,总有人让我说句话,写点字啊 ……"
生命渐阔,时间让她越来越能够放下。
那双眼睛永远干净明亮,是与非,悲欢与风雨,秦怡都独自咽下。
好友白桦在秦怡 90 岁生日那天,送给她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让她不禁湿了眼眶:" 你的那些曾经的爱都到哪儿去了?"
她感到莫名的失落与感伤,秦怡回想这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她也不知道自己曾经的爱都去哪了,她总是让步的那个人。
活着太久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告别而去的,究竟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