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身边手机在循环播放着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法语:Le sacre du printemps)。这首至今一百多年历史的芭蕾舞曲正是这次杨丽萍在广州站巡演的现代舞剧《春之祭》的创作背景和基础。在广州大剧院看完杨丽萍编导的这部现代舞剧,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耳边听着激荡的旋律线,脑海不断回想着一幕幕剧场画面。
简介
先来介绍一下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这首《春之祭》,它是为芭蕾舞剧《春之祭》而创作的舞曲,描写了俄罗斯原始部族庆祝春天的祭礼,一名少女跳舞至死,把她当成祭品,来安抚春之神。作品既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也有强烈的原始表现主义色彩,舞曲风格一反传统古典芭蕾舞曲的曲风,充满了不和谐音,冲突和弦,简直就像狂躁症患者的嘶喊和怒吼。
该剧于1913年在法国香榭里榭大街巴黎剧院首演,便引起了剧场内一场大骚动,遭到了观众们的口哨、嘘声、议论声,甚至恶意凌辱的侵袭。很多观众还纷纷退场。
而在音乐家和乐师们中间,引起的震动则更要剧烈。面对如此带有冲突的和弦、调性与节奏的音乐,有人表示赞同,比如拉威尔,也有人不置可否,而更多的音乐家是一种竭力反对。就连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放弃了继续探索这种风格和路线,转向了“新古典主义”的音乐创作。
但是,经历了百年洗礼,《春之祭》早已成为古典音乐的经典中的经典。它被英国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al CD Magazine》评选为对西方音乐历史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之首。虽然不能简单评论这种评选的含金量,但从一百多年来这首芭蕾舞曲已有400多个版本这一点而言,就足以证明它的影响力。
佛
与传统西方演绎的《春之祭》不同,杨丽萍在她的版本中融入了神秘的东方元素,以藏传佛教为底色,大量运用藏族元素如狮子/女人/祭司/孔雀,而且引入了佛家 " 轮回 " 的概念,少女不再是单纯的 " 献祭 ",而是演化成从生到死、再到涅槃重生的轮回,极具东方审美特质。
对于作品的理解,我认为不仅是对献祭的原始意象表达,和狂放的人性释放,更是上升到人们被欲望奴役,陷于永恒痛苦中而不自知。这个作品表达了人们从欲望到痛苦到涅槃到轮回的过程,苦集灭道,最后大彻大悟。
印象
印象最深的有几幕:
(1)开场
开场时,12位舞者似乎化身敦煌壁画中的仙女,盘坐地上,犹如一尊尊佛像,随着神秘空灵的佛教音乐节奏慢慢响起,仙女们用极慢极慢极慢的速度抬起手臂,弯起腰身,腿慢慢勾起。。。速度极慢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