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聊了电影咖 " 下凡 " 破咒者。
没想到,后台反而对一些常被说 " 下凡失败 " 的演员,讨论热乎。
尤其是他——
陈坤。
大概因为,他最近一部新戏,又扑了。
《风起陇西》播出当日,收视率没破 1。
什么概念?横着比,央八历年来的倒数第一。
竖着比,央妈百年难得一回,直接被卫视骑脸输出。
任凭粉丝们如何辩白," 扑坤 " 的名声也只能再一次坐实。
还有更糟糕的事:口碑滑坡。
戏内,网友嘲他演一部扑一部瘟神体质,也嘲他五官乱飞,演技过誉。
形势来到《风起陇西》这,甚至有人拎出演技盆地的鼻姐,试图压七少爷一头。
过分了过分了。
但,就像毒舌者评价他:" 老了后只剩蜡黄和假清高。"
觉得戏内的他 " 故作姿态 ",戏外的他,下凡失败的,大有人在。
作为一名演了二十几年、不缺代表作,一度跻身戏骨的演员,这样的评价未免有点掉价。
所以——
中生陈坤,怎么了?
回溯起来,陈坤成为下凡失败代名词、演技被质疑,都源于一个转折点——
《天盛长歌》。
彼时的陈坤风头无两。
大荧幕上诸如西厂厂花雨化田,画皮渣男王生都深入人心。是大众眼中难得兼具外貌与实力的演员。
2017 年,许久未拍电视剧的陈坤突然接拍芒果剧《天盛长歌》。
却出人意料地遭遇了芒果台几乎从未有过的收视滑铁卢。
当然,客观来说,一部剧的扑街,因素往往很多,推到一个演员身上是有失公允。
《天盛长歌》节奏慢、魔改原著等都是原因。
但陈坤首当其冲扛了黑锅,被冠以 " 扑坤 ",与他和粉丝们的谜之操作也不无关系。
比如陈坤在剧还在平台播出时,号召大家去看 DVD 版,暗示平台不行。
比如其粉丝不愿陈坤接这种 " 偶像剧 ",围剿原著作者天下归元。
总之怪天怪地,怪作者,甚至怪观众 " 门槛太高跨不过去 ",唯独就是不怪自己。
此举显然很不客观,也很不明智。
其结果就是面对同样性情中人的芒果精,陈坤以极端发言换极端结果,在扑街的审判里被判了个全责。
当然,这判罚也不是全无道理。
一部剧的扑街,演员该担的责,是演技。
在一堆不理智的嘲声中,有几条对陈坤演技的质疑倒显得冷静客观。
也自此,网友彻底打开了质疑陈坤演技的大门。
同年播出的糊剧《脱身》——
2021 年的糊剧《输赢》——
同年播出的糊剧《和平之舟》——
以及,《风起陇西》——
自然,照旧夸赞陈坤演技的也不在少数,但不得不承认,争议声确实没有消散。
批评的角度倒也一致:
油腻、浮夸、气声爱好者。
总之一句话:装杯过度,用力过猛。
如果从演技来看,被网友们炮轰的用力过猛、浮夸做作,其实是指表情动作不收着,比较大开大放。
也不是说大开大放就不对。
而是通过这些比较戏剧化的表情和动作勾勒出来的个性,与角色本身匹不匹配,符不符合他这一身份、所处场景该有的表现。
比如《天盛长歌》。
陈坤在里面扮演的宁弈,是一个城府极深,但人前装废柴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