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吗。
当这些恋爱哲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再看到一个女孩开启炫夫模式、沦为娇妻本妻,是不是也没有那么不可理喻了。
把女朋友看成小宝贝捧在手心里宠爱,是不是听上去很甜。
但仔细看看这种爱情模式,像不像父母对自己小孩、铲屎官对宠物小猫小狗表达爱的样子。
我心目中两个独立灵魂之间的爱是:理解、陪伴、尊重、信任。
但在宠爱模式下我看到的却是:征服、占有、支配、控制。
这不是爱的逻辑呀,这分明是权力的逻辑。
里面包含着掌控和服从,作为行动主体的男性和被动接受(被爱)的女性。
珍妮斯 · A · 拉德威写过一本《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她说" 浪漫小说仍是父权制的承诺。"
它用浪漫爱掩盖了背后的婚姻利益和两性不平等处境,女性始终被强调作为恋人、妻子、母亲的男性附属身份出现。
它强化着 " 爱情是女性自我实现的途径(甚至唯一途径)",从而巩固了原有的父权结构。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
当「浪漫爱」不断衍化变型,最终以 " 娇妻文学 " 的方式呈现在网络上时,它是那么的奇葩又是那么自洽,遭人厌恶却没办法说理。
博主@这个月 认为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在很多女性心中,男人是女人魅力的注脚,而魅力是女人的生命。
男性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让我们再看看 @徐徐入月来 的正牌男友的发言。
在女孩的文字里他好歹是个温柔霸道、韩剧欧巴式的人物,可一旦他开口说话,你发现他像一个绝望的文盲。
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仿佛天生充满男性魅力。
印证了波伏娃那句名言:" 最平庸的男性,面对女人也自以为是半神。"
身处「娇妻养成加工厂」
这场闹剧最终以女主角被网暴、被 P 遗照,甚至有人扬言举报到女生所在的研究生院,女孩删除所有微博结束。
她姐不愿看到这种场面。
分析批判娇妻文学可以,但把这一切滑坡成为对真实的人的攻击和伤害,无异于又一场厌女狂欢。
这有问题。
要知道一个娇妻的诞生,这个世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怎么到了凌迟处决的时候,就变成让那个娇妻发烂发臭,世界全身而退一派岁月静好呢?
为什么说 " 制造娇妻,社会有一份功劳 "?
让我们回忆一下,女孩变成娇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从爱上一个平庸的男性开始的吗?
倘若这个女孩严格遵守本世道的择偶法则 " 擦亮眼睛、精挑细选 " 了一个足够优秀的男性,那她是不是就能摆脱一个娇妻的命运?
《致命女人》
不,不会。
因为 " 变成娇妻 " 这个缓慢的、不易觉察的道路在更早以前就已经铺好。
早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她的玩具是洋娃娃,她的游戏是家家酒,而小男孩在开飞机、玩篮球、cos 超级英雄。
早在她的中学时期,她成绩不错,但老师、家长和长辈却说 " 男娃娃后劲足 "" 女娃不适合读理科 "。
早在她对世界产生兴趣,但女人哪懂什么政治、经济、军事、新闻、文学和音乐呀,家庭、母婴和恋爱才是女性话题。
" 张爱玲不懂政治 "
早在不知从何时起,所有人都告诉她要 " 举止端庄 "" 化妆是一种礼貌 "。
又不知从何时开始," 嫁一个好男人 " 成为她的生命意义,接下来 " 守护好家庭 " 又成为她一生的课题。
世界一直润物细无声地把女孩往贤妻良母的道路上赶,当她高分通过产生优越感时,又骂她是爱炫耀的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