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敛之
![](http://imgq8.q578.com/ef/0520/35256673e1050e39.jpg)
英敛之生于1867,离我们比较遥远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不过提起著名的《大公报》和“辅仁大学”,那么就尽人皆知了。
不错,英敛之就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人。
英敛之,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家,号安蹇斋主、万松野人,是个天主教徒,满洲正红旗人。
1898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戌维新变法的文章。
1902年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
1925年初,英敛之创办“公教大学”,后改称“辅仁大学”,英敛之任首任校长。
英敛之因主持《大公报》而驰名,后隐退北京香山静宜园,以主要精力创办女学、辅仁社等慈善教育事业。
英敛之是天主教在北方的“代言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南马北英”之说,“南马”指马相伯,“北英”即是英敛之。
英敛之创办《大公报》和“辅仁大学”,这两件大事就足以让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
如果说他培养了英千里,繁衍了英若诚、英达等等英氏家族一代代文化名人,那么他的功绩更应该值得一书了。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排列一下:
英敛之:英千里之父
英千里:英若诚之父
英若诚:英达之父
一百多年来,英氏家族嫡传子孙代代名人辈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笔。
是强大的基因还是优越的教育?这些需要专家去研究、考证。
但是,如果从“我爹是李刚”的呼喊声中,人们会不会感觉到,那些把“爹”拿出来作为炫耀资本的人,面对英氏家族,会不会有些尴尬和惭愧呢?
所幸,我们所熟悉的英氏后人并没有那么张扬,并没有把自己显赫的“爹”们拿出来吓唬人。
这使我们得到很多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