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邓小平一百年诞辰之际就有部分电视工作者,想要把邓小平搬上银幕,但最终却因为题材宏大,难度太大放弃。最后,一位叫做龙平平的 和其他三位编剧接受了此次挑战。
从打磨剧本到播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历经5年时间,在谈起这部剧的创作过程时,龙平平这样说道:“这五年多来,我不敢说自己每天都在做这件事,但是我敢说,我每天都在想这件事,怎样才能让这部剧更好看。”
该电视剧播出之后,立即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一度占据电视榜榜首。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不少困难,为了能够让故事更真实,还专门请来了邓小平的女儿指导。邓小平的三个女儿看后,也提出了一点意见。
不为人知的拍摄幕后
2013年4月下旬,《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导演吴子牛接到了制片人的电话,之后用三天的时间看完了《邓小平》的剧本。看过之后,他既兴奋又激动。
![](http://imgq8.q578.com/ef/0527/85940c1ec1a80bfa.jpg)
导演吴子牛
因为剧本是从1976年10月6日到1984年10月1日,而这八年时间对于导演吴子牛来说,也是他的青春时代,意义非凡,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时代,也是一个新时代元年。
吴子牛表示,当他看过剧本之后,唯一的想法就是想通过这部戏把自己多年来的话说出来,通过电视剧的形式拍出来和大家分享。
其实当时这样主题的题材是非常多的,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子牛一般是不会这么快答应这样重大题材的影片。
因为他觉得压力很大,但当他看过这 部 剧本之后认为,这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也影响了他们这一代人,也是我们国家获得新生命的真实写照,因此吴子牛当即接受了这部戏的创作。
在创作的过程中,吴子牛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原貌,尽可能准确地还原1976年-1984年的时代气氛和历史变革。”
![](http://imgq8.q578.com/ef/0527/a0b31d4c52fc7322.jpg)
龙平平
而编剧龙平平作为中央文献研究会第三编研部主任,研究邓小平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打磨该剧本也已经有七年的时间。
他表示在该剧中至少会有50多位真实的政治人物出场,不回避敏感人物和事件,在剧中一些敏感的人物和事件也有反映,做了一些客观的叙述。他还说道:“其实敏不敏感,就看立场和方法”
剧中以纪实文献的叙事手法,全景式展现了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党和人民冲破层层阻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
对于这样一部作品,编剧龙平平还在题材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出现了包括华国锋、汪东兴这些人物的首次出现。
他认为:“要客观地反映历史,我写这八年的中国发展史,如果没有华国锋,或者没有对他的贡献做出客观的表现,那这叫什么历史。”
对于一些真实的事件,也有所呈现,剧中,邓小平在黄山和青年大学生合影、指导宝钢工作等真实历史事件,甚至访问日本也都有所展现,亲自去到原地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