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位叫做解玺璋的知名学者在看过之后,深切地表示,剧中所展现出的邓小平的一生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命运转折期,比如恢复高考,如果当时没有这个政策,他可能还在当工人。
在发布会上,东方卫视特别播放了邓小平在黄山偶遇学生的片段,而当时的一位学生看到之后非常激动,这名叫做陈静溪的学生也回忆了当时的景象。
他还记得那是1979年的7月份,恢复高考之后,邓小平对首批大学生合影还在学生证上签上了名字。
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教授李大潜也回忆道:1977年8月,苏步青教授也是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才召回到复旦数学研究所。
据摄制组制片人高成生表示,为拍好这部电视剧,剧组多次来到原地取景拍摄,以真实地表现历史,他说道,这部剧的拍摄周期是112天,后期制作则花费了7个月的时间,还会送给各级领导进行审查,审查的光盘就超过了一万张。
同时他还透露,这部剧投资约1.2亿元。剧组辗转各地取景,力求高质量完成拍摄任务。
高成生在采访中也说道,在拍摄这部戏之前大家也有些担忧,人物塑造时都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但从开播以来的收视率和评价上来看,他们是成功的。
每天都会有六千万的观众在线观看,也成为了电视剧中的里程碑剧作。同时,该剧也得到了邓小平家属们的认可,当他们观看第一集的时候就指着剧中的演员马少骅说道:“哎,这就是我们家的老爷子。”
其实,该剧的人物形象能够塑造得如此成功,也离不开演员和邓小平家属的努力。
演员向邓小平家属取经
为了塑造更好的人物形象,吴子牛在马少骅进组的时候,就让全剧组五百多人都对他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创作气氛,让演员尽情表演。
在谈到首次出演邓小平的马少骅,吴子牛对他有着超高的评价,不是所有的好演员都能演邓小平,为了贴近人物形象,他每天都在听邓小平的原声。
其实,作为国内最像孙中山的特型演员,马少骅此次出演也有着自己的顾虑。他曾说道:“我敢演爱因斯坦,敢演孙中山,但是我不敢演邓小平,因为我觉得我对他摸不着、够不到。”
而剧组找到他的时候,距离开机已经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他认为出于个人的利益,自己是不应该接这个角色的。
但是最终他还是接了,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自己有现在的成就是和邓小平分不开的,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就是1978级的大学生,而且出演该角色他想让自己的后代都知道,中国能有今天,是和邓小平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