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记》的热播在香港掀起了寻人热潮。
这个想找小学同学,那个想找旧闻主角。
节目组也是压力不小。
寻人未必如愿。
很多要寻找的旧人已经离世,空留遗憾。
因此,到了第二季,解说词也做了俏皮的改动。
「人生就是寻寻觅觅,也有人觉得寻寻觅觅很费力气」
「往往找不到,偶尔找到宝」
第一个主角,就是寻到的活宝。
安仔,资深被访者。
早在 1982 年,他已经在新闻栏目火了一把。
有人说他白痴,有人说他太过精明。
他则说自己面懵心精。
由于他经常打电话向政府投诉,很多官员听到他的名字就头痛。
街坊四邻对他也是又爱又恨。
尤其是附近菜场的商贩。
做安仔的生意,假若你胆敢缺斤少两,就死惨了。
连环电话打给市监局,轻则罚款,重则倒闭关门。
有人觉得安仔怪。
他任何时候都穿西装打领带,甚至在家里做饭时也一样。
他自称「特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有人骂他傻。
因为他总是会买很多东西,是天生购物狂。
买面粉做小笼包,一买就是一整袋,50 磅(约 45 斤);
肥皂也是一次买十几块;
冲水喝的橙子粉,至少 12 罐 ……
他说,这么买量足、价格划算,在有钱时就要想到没钱时的困难。
「当于有时思无时」
当年斤斤计较的安仔现在生活如何呢?
节目组做好了大海捞针的准备。
以前都是寻遍千山万水才有线索。
但这次,安仔居然主动找上门来。
他似乎有什么诉求?
三十年未见,安仔苍老了许多。
头发已经快掉光,脸上也布满皱纹。
但不变的,是精致体面的打扮。
新衬衫、皮鞋、袜子、领带,甚至连吊牌都没拆。
还有购物狂的本性。
如今安仔租住在兄长名下的村屋。
面积比旧屋大一倍,收藏空间也更多。
里面摆满了他钟爱的双层巴士模型。
还涉足电子产品。
光是收音机就囤了足足 60 部。
家里还有10 个冰箱,通通要上锁防贼。
因为冰箱已经变成了藏宝箱。
里面塞满了元贝、鲍鱼、鱼翅等高档海货。
安仔囤货不仅是贪便宜、包配送,更多是因为兴趣。
就像有的人喜欢买公仔、集邮票。
不过,安仔没有工作,囤货过日子的钱全靠政府补贴。
此外,他还有意外保险补偿。
光是去年,他就因为跌伤获赔四次。
他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是真摔,从没有诈骗。
「我是一个容易受伤的男人」
安仔说自己有原则。
第一,不犯法。
第二,不影响他人。
但这个容易受伤、有原则的男人,同时还有着一样「大杀器」——
投诉。
安仔的记事簿上写满了政府高官的电话。
一遇到不满的事,直接致电投诉。
就连历任香港特首,都听到过他的名字。
无论是违规停车还是乱丢垃圾,都逃不过他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