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化大,往往源于别人歧视他,不回应他的诉求。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与自闭症患者相似的症状。
如今,安仔已经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
但,未必绝望。
和多数自闭症患者一样,身边人的帮助也很重要。
就算你没有打算成为他的知心朋友,起码也可以放下有色眼镜。
多一份包容,少一些谩骂。
过去几十年来,安仔将自己藏在怪异、张狂的外壳下。
其实,他本质上就像自己所说的,是一个容易受伤的人。
人生寻寻觅觅,无非为了寻求认同,寻一个倾诉对象。
就像陈奕迅在《浮夸》里唱的:
「其实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
近几年来,内娱综艺的内卷程度严重到令人发指。
在这样的时节,遇上《寻人记》是一种幸运。
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撕逼。
平和温存的镜头,说尽了香港三十年沧桑变化中的人间百味。
其实又何止香港?
在心浮气躁的世代,多一些停留与回首,往往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不久前,谭 Sir 与气球哥时隔十年再度相逢。
这场「世纪会面」,惹得无数网友感动泪目。
视频播放量突破 600 万。
还有 2018 年的纪录片《梦与路》。
镜头对准了一众逐渐被遗忘的过气网红。
庞麦郎、杀马特、范雨素 ……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小镇青年的梦想。
但,媒体对流量的贪婪,是他们与明星梦之间难以逾越的天堑。
他们已然失去了流量的光环,成为媒体的弃子。
反观今天的内娱考古,从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情怀的煽动与营销。
榨取热点人物的流量,或许能让节目窜上热搜头条。
但,引发的深入思考才弥足珍贵。
这样的考古,才是一种对于当下最好的反馈。
它并非为流量而考,而是为时代而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