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观众来说,与其冒着踩雷的风险,宁愿选择重刷经典。
其他各式各样的经典剧集不断翻拍,本质上无非是炒冷饭。
消费着「文艺复兴」的情怀,但只有噱头,没有质量。
拿金庸翻拍剧来讲,为了喂观众一口冷饭。
有时不顾演员形象是否符合,甚至刻意使用古早版本中的演员再次出演。
当年 TVB 深受好评的《洗冤录》也难逃情怀反噬。
内地翻拍成《新洗冤录》后,评分口碑双双扑街。
观众带着情怀而去,失望而归。
当「情怀」成为流量密码,内娱便开始疯狂开倒车。
各式各样的回忆杀和剧组重聚桥段屡试不爽,赚足观众的眼泪和感慨。
这一切虽然看似是在文艺复兴,实则是一种恶性循环。
大环境之下,时间都用来怀旧。
新剧市场加速萎缩,让内娱本就贫瘠的现状雪上加霜。
一部部低质量翻拍大行其道,续集之后再出续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观众苦陈旧翻拍久矣。
甚至当一部苟延残喘的剧宣布剧终,大家都会松一口气。
没有新的优质作品出现,不断反刍消费情怀,时间久了必然导致观众逆反。
就像诸多打情怀牌的国综,质量固守不前,环节设置同质化严重。
观众显然也渐渐不再买账,评分一季跌破一季。
比如《演员的诞生》,本想借由袁力促成一波《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怀旧。
结果却贡献出了让在场所有人都尴尬的环节。
章子怡和《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男演员的几句尬聊,也让有意设置的回忆杀失效。
诚然,回忆被时间镀金变得梦幻美好。
曾经相对轻松自由的青春时代也令人怀念。
现实生活充满压力,回看过往的作品,在熟悉的剧情和演员身上能找回一些安定感。
但更实际的安全感其实依靠的是创新与前进。
观众的审美与时俱进,纵观近期 8 分以上的内地剧,题材各异。
说明大家对于创新好剧的容纳度并不低。
创作环境低迷,并不是写出尴尬情节和弱智台词的万能借口。
历史意义上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旧文化为底创新前进,再造出新巅峰。
而如今内娱的文艺复兴,只是在开倒车。
真正的文艺复兴不能只复不兴。
下坡路好走,但也有尽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