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中,女儿抗议吴素云“我不是你的奴隶,这儿不是中国,你不能逼我”“那我希望我不是你的女儿,我希望你不是我妈妈”;小说《骨》中,一个家分崩离析,二女儿自杀、三女儿远走;小说《梦娜在希望之乡》中,梦娜与母亲闹翻被逐出家门;《青春变形记》里,李美玲违背母亲的意志,从驱魔仪式中跑开,她决定保留红熊猫形态,并跑去看爱豆的演唱会……
到了《妈的多重宇宙》,现宇宙里伊芙琳与乔伊每次见面后总是不欢而散;在平行宇宙里,Jobu更是彻底堕入虚无,她把自己搞得一团糟,不再在意任何人、任何事……
至少是以上作品中的亚裔女儿,她们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经历着撕扯。这个撕扯甚至可以概括为中美两种文化、两种价值观的撕扯。女儿成长的社会环境非常西式,可家庭生活中又受到中式母爱的深深羁绊。虽然亚裔的女儿普遍很优秀,毕竟有“虎妈”的棍棒教育,亚裔成长为所谓的“模范族裔”;可另一方面,她们又迫切渴望挣脱母亲的影响,她们要么深深压抑,要么一叛逆就难以收拾……最后她们恍然惊觉:她们一直未能真正挣脱母亲的影响。
之后就进入第三个流程:女儿陷入困境,困顿中的女儿得到母亲的爱与慰藉,并因此理解母亲,实现母女和解。
《喜福会》中,女儿们渴望挣脱母亲,太渴望融入“主流”,反而在与白人男性的关系中陷入被动与妥协,将自己置于男权秩序中的女性位置。比如露丝的温顺体贴,带来的只是丈夫的背叛;丽娜的温柔谦卑,只是让丈夫得寸进尺在婚姻中自私地AA……《青春变形记》里,原来李明也曾是李美玲,李明小时候活在母亲的高压下,因无法满足母亲的期待而自我厌恶,可当李明有了女儿后,她也活成母亲的模样……
爱是一切问题的解药。亚裔母亲们太熟悉男权压迫下的厌女,她们正是恐惧于女儿重蹈覆辙而过犹不及地强势,当她们发现女儿置于相似的困境时,她们会及时拉女儿一把。女儿也会明白,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极端是因为创伤太重。母亲亦会反思强势的爱,会成为困住女儿的循环楼梯……一方放手、一方觉醒,亚裔母女实现最终和解。
回到《妈的多重宇宙》,在多重宇宙里陷入虚无的Jobu想要毁灭自我,伊芙琳一开始是帮女儿挣脱虚无,这时她对乔伊还是一种“我是为你好”的控制思维;当她也在虚无里走完一遭,感受到女儿的感受,她学会尊重女儿的独立人格、尊重女儿的选择,并愿意放手让女儿离开;可因为她对女儿的爱是无条件的,如若女儿选择毁灭,她也会去陪伴她……最终母女和解,伊芙琳获得大团圆结局。

母女和解
《妈的多重宇宙》的起承转合,都有章可循。这是它的第一个悖论:“多重宇宙”让这个故事有新颖的包装,但它的内里还是“亚裔母女”的老调重弹。西方观众以前是如何想象亚裔的,看了《妈的多重宇宙》重复的仍旧是过去的这一想象:强势的、以家为中心的母亲,懦弱的、失语的父亲,叛逆的、想要挣脱母亲影响的女儿,爱是亚裔家庭一切矛盾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