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写过一则名为《驯兔记》的童话。
故事中所有乖乖听话、考满分的"好学生",都会变成兔子,而那些反抗"标准答案"的"坏学生",则会一直保持人的模样。
电影《驯兔记》截图
刚刚上小学的皮皮鲁,是班级里唯一一个长不出兔耳朵的"坏学生"。
起先他并不会因此自卑,然而当"兔同学"和老师的嘲笑不断向他涌来时,皮皮鲁也选择隐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戴上了父母为他准备的兔子头套,佯装成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心不甘情不愿戴上兔子头套 假装成为"好学生"的皮皮鲁
见到孩子"改变",欢呼雀跃的父母
郑渊洁也曾是一名变不成兔子的皮皮鲁,只是在现实中,他给了自己一个比童话还像"童话"的结局。
小时候因为在数学课上错把"4+4"的答案说成了"9",他成了全班耻笑的对象;后来上语文课,他又因将作文题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改成《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而被老师要求高声念100遍"郑渊洁是全班最没有出息的人"。
种种不算愉快的学习经历,让郑渊洁对课堂产生了极大的对抗情绪,所以面对老师的多番羞辱,他选择将藏在桌柜里的炮仗引爆,借此表达愤怒和不甘(该行为具有危险性,不可轻易模仿),而这次"自杀式爆炸行为",也让他为期4年的学校生活戛然而止,他被开除了。
小学时期的郑渊洁1970年,15岁的郑渊洁应召入伍,成为空军地勤维修战斗机,结果因为不愿意写思想报告,他多次提干失败,最终只得退伍回家,进入工厂看守水泵。这期间他也想过借高考出人头地,可妈妈告诉他:"如果将人一生的成就用10分衡量,当大学生取得了7分,那他在别人眼中就只有7分;可若小学生拿到了7分,那在别人眼中他就是100分。"就因为母亲这句话,郑渊洁放下了手中的"兔子头套",坚持以"人"的样子直道而行。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特殊培养,会被归因于"郑渊洁有钱",所以玩得起、输得起。然而,比郑渊洁有钱的人大有人在,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有钱之后又会做什么呢?会像郑渊洁一样给灾区捐款吗?会继续保持高产创作吗?会为心中的正义和理想奔走呼告吗?而郑渊洁从普通人到成名、有钱所经历的选择、坎坷、风险,又有谁愿意或者敢于承担呢?
维修战斗机的郑渊洁
郑亚旗出生时,郑渊洁28岁,靠着为报社、杂志写童话故事,他可以获得"每千字3元"的报酬,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他以"刊登我的作品的杂志销量全都上升了"为由,要求单位为自己涨薪,不想却遭到了拒绝。
那天回家后,郑渊洁将一张写着"三十而立,还差两年,还不努力"的字条贴在书桌上,希望借此激励自己努力奋斗。
日后,这12个字构成了郑亚旗最基本的知识体系,"我眼看着一位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里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好",郑亚旗认为,这是郑渊洁教给自己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作为父母只需闭上嘴,抬起腿,言传身教",其他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郑渊洁在书桌前阅读
今天的郑亚旗,算得上是大众眼中的"成功人士"。
在逐渐接手父亲作品的全部版权后,其创办的文化公司"每年光靠纸质书就能卖到1.5亿元","这些年虽然有疫情,但是对童书市场的影响却不大,因为一直上网课盯着电子产品,家长反而更希望孩子可以多读点纸质书"。
只是光用"财富"和"事业"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极为片面,且不谈外在的,郑亚旗身上那些被肯定的"闪光点",多数也是在复刻父亲的行为。
无论出席任何场合,郑亚旗从不迟到,因为父亲郑渊洁习惯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