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粉或许会解释,古代人就是这样的想法。但是元朝的关汉卿都没有瞧不起卖身的女子,反而为她们写了一个“底层互助”的故事,为何现代人创作意识反而如此封建?
编剧的创作意识更体现在,全剧的最重要的大案竟是:皇后的阴道瓣。
开头就说,皇后不是处女早已失贞,这是惊天的秘密,影响到朝廷各方争斗的大局!
而历史上的宋真宗知道刘娥是二婚也没意见,还接着用她的前夫当差。为什么现代人假设古代人认为皇后的贞洁会动摇朝政呢?
(至于一幅群像夜宴图就是她失贞的证据更不成立了,画中那么多人怎么能确认画中的一个人一定是皇后呢?这又不是照片?)
有个评论说帮创作者解释,说这样的“不卖身”设置是国情需要,咱不是在美国。编剧亲自转发了。
同样改编了救风尘的《爱情宝典》写的就是青楼女子,也好好地在视频网站上待着一分钟没删减过,难道这是美国片?现在创作为什么不能如实反映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不公?
( 《爱情宝典》)
这种“绝不卖身很清白”和“以色事人才是贱”的区分已经到了美化封建社会的程度。只有在漂漂亮亮的古装剧里,女性被迫到了这种地方还能专心学习音乐出入有丫鬟收入也体面,这是重生之我在古代当明星。
于是一个网文词汇再度被提起:“双洁”。
当下的舆论是割裂的。微博提到“双洁”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是新时代的网络牌坊,是网文审美单一、保守、退化的体现。
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受众来说,男女主角的清白、忠贞是进入一个故事的基础。如果有背叛或变心,是要“排雷”的。以“双洁”价值观去给复杂作品打差评的例子这些年来不胜枚举,更不用说实际上当下几乎所有言情剧都严格按照“双洁”来执行,无论古代现代,无论神仙凡人、无论怎么轮回转世还是商战宅斗,男女主角可以有其他追求者,但不能有二心。一生一世一双人已经不够了,十生十世,也只有这一双人。
编剧用创作环境为自己找补有些牵强,但有一个问题必须要注意:更广泛的受众中,存在着价值观单一的情况。
一个古代爱情故事如果不够纯洁,会让他们不适。就连《梦华录》的部分观众都觉得赵盼儿在跟欧阳旭的情感纠纷解决、婚约正式取消之前就对男主顾千帆动心,是有问题的,甚至把男主定义为“男小三”。
新版宋引章是强调自己不卖身,新版赵盼儿则反复突出她是官宦之家的女儿,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