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新版的前两部的话,其实在这方面做得都很不错。
比如《侏罗纪世界 1》中,暴虐霸王龙和迅猛龙是两组最关键的掠食者,全片的动作戏脉络,也基本能做到紧扣这两类恐龙来设计。
(《侏罗纪世界 1》中欧文安抚迅猛龙)
一开始,新人饲养员因为操作不当意外坠入迅猛龙笼中,主角欧文立马上演了一出有惊无险的驯龙戏。
紧随其后,暴虐霸王龙以声东击西的方式骗过了园区管理者,逃出了笼子,让观众很快意识到,这一次的恐龙不仅是武力值提升了,而且智商也在几何倍速地攀升。
(《侏罗纪世界 2》暴虐迅猛龙伏击偷猎者)
《侏罗纪世界 2》中,也有诸如暴虐迅猛龙装睡,然后微微一笑,一波带走偷猎老头的场景。而通过玻璃窗叠影小女孩和恐龙的獠牙,制造某种视错觉来营造恐惧氛围,也算是导演的神来之笔了。
但反观《侏罗纪世界 3》,显然并没有戏份相对较多,能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恐龙形象。
无论是野蛮盗龙的追车戏、火盗龙在冰面下的追击绞杀戏、风神翼龙在空中拆毁飞机的戏、抑或是最终三龙大战的戏份,本片中的恐龙总有一种该出手时就出手,该退场时就退场的工具龙嫌疑。
导演费尽心力在本片中一口气塞进这么多恐龙,却并没有想好要怎么将恐龙有效地融入叙事结构中去,以至于恐龙的出现仅仅成了一种游戏关卡性质的考验,而并没有一只恐龙能让观众感受到危机未除,巨龙依旧潜伏在暗处的紧张感。
这其实也引出了本片在叙事上的巨大漏洞。
为了能够顺理成章地展现出如此众多的动作戏场面,本片几乎是在以一种先构思大场面,然后倒推情节,强行让故事自圆其说的编剧方式来写剧本。
比如影片中同恐龙占有差不多戏份的蝗虫们,一上来就以铺天盖地席卷农场的镜头震撼到了观众。但在后续的剧情中,观众却很难明白这些并非恐龙的生物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只有看到最后,观众才能如梦初醒地意识到这盘蝗虫大棋的真正用意之简单粗暴与无语:
公司老板刘易斯不知为何脑子发热,打算一把火烧死那些作乱的蝗虫,却没有考虑到蝗虫能够冲出实验室。
带着火星飞进森林的蝗虫不仅一把火烧毁了整个恐龙保护区。更是间接摧毁了生物合成公司的总部大楼。
说白了,本片虚张声势了半天所设计的蝗虫故事线,到最后的实际效果就是点燃一场导演无论如何都想不通还能怎么点燃,但又不得不点燃的大火。
类似的牵强情节还有很多。比如当老三人组潜伏进生物合成公司内部调查蝗灾问题时,似乎总能相当顺利地在最危险、最容易暴露身份的时刻正好遇到潜藏在公司中的 " 自己人 "。
而之后当两个老人和小女孩梅茜被困在山洞中无处逃生时,导演也并没有清楚地解释驱车经过的伊恩 · 马尔科姆为何能如此巧合地正好路过此地并解救众人的。
最牵强的则是本片的大反派刘易斯,他的温和与犹豫中甚至已经带上了几分善良的底色,总是能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放主角团一马。对于手下众人对他的背叛也总是能奇怪地表现出一种 " 我是好老板,我可以理解 "" 恭喜你,你已经毕业了 " 的姿态。
总之,作为新版三部曲的最终章,可以理解制片方想要尽快收拢故事线,靠塞入尽可能多的情怀点与视觉奇观来提升本片的娱乐性与商业性。
但创作团队显然没有想好摊子铺这么大之后具体该怎么讲故事,导演显然过于急切地想要展现那些可能早在剧本完成之前就已经野心勃勃地准备好了的视觉奇观,以至于他甚至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讲好一个故事是多么地缺乏耐心与兴趣。
最终,这种过于冒险和直给的商业化运作逻辑卡住了《侏罗纪世界 3》的上升空间,让它注定只能成为那类虽然震撼无比,也并无大过错,但却终究难逃平庸的泛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