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关心,样样投诉,整个元朗的人都怕他。
有车违规停泊、小巴超载,他投诉;
有人燃烧炮竹、乱抛垃圾,他也投诉;
巴士不给他任意落站,他也投诉。
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商店小铺老板,看到他就头痛。
你会发现,安仔很多的投诉动机,都是因为他们歧视了安仔。
他歧视我
歧视我傻
说我傻仔
原来,安仔因为一场高烧,从小走路姿势和说话和常人不太一样。
从小时候开始,他就饱受歧视。
一直"道理多多"的安仔,只有在说这段经历的时候,才眼眶湿润。
曾经有学生走过他的身边,在后面乘机敲他的头;
班上有学生讨厌他,要班长在黑板写上他的名字,老师打过他的屁股;
就连街铺老板,都嘲笑他"白痴仔"。
小时候安仔默默忍受别人的歧视,长大后便用投诉来报复他们。
买东西不给他送点小东西,他就投诉老板阻街,导致警察一天来好几次;
村口有个垃圾箱他不扔垃圾,非扔在门口,就是想报复清洁工人。
因为身在投诉界多年,手机里也存着香港各个行政各部门高官的手机号码,谁对他好,他也会帮谁。
有个商铺老板想投诉水渠溢水,打了多个政府部门都是相互推搪,而安仔帮他直接打高官电话,高官本人立即亲自来解决问题。
人家辗转各个部门都投诉不了的事情,安仔一个电话就能搞掂。
"投诉"对他来说,也是他孤独的体现。
母亲和兄弟结尾都相继逝去,只有一个已经成家立业的哥哥。
一个人住,打电话投诉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寻找陪伴的方式。
选择用投诉报复歧视他的人,也是恐惧被歧视的方式。
节目组引用的《浮夸》,恰到好处——
其实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
《寻人记》的人情味,除了在采访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之外,还体现在人生路上重要的"相互帮助"。
人情味不是独立于世上的,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联结。
安仔的老街坊,有人讨厌他,有人很照顾他。
一些烧腊店老板,买叉烧就给他送红肠;
干货店老板经常送东西给他吃;
菜档、肉档几乎是给他买一送一。
记者问一个老板,你不介意安仔经常投诉人吗?
老板笑着说,他不投诉我就行咯。
节目组并非只是曝光安仔的"善与恶",而是为安仔找了一个心理医生上门拜访,认真倾听他内心的遭遇。
安仔也罕见地对他人说了一声谢谢。
第二季中最让人感慨的,是"杯面男孩"志文。
志文从小就流浪在街上,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不是因为他没有家,而是家里根本不管他。
母亲要打工赚钱,父亲经常酗酒、家暴母亲,哥哥在家也欺负他。
志文放学后,就是在便利店买一碗杯面,蹲在街边吃杯面。
当时很多流浪在街上的小孩,他们经常逃学,经常参与斗殴、吸毒、被截肢,会走上一条完全黑暗的人生。
30年后,志文会变成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