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 "70 岁以上老人不能被行政拘留 " 这一规定,办案民警只能利用大爷家属吸毒一事,责令他们停止对小夫妻的骚扰。另一头,他们也劝解小夫妻咽下这口气,签下和解书。
这一剧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因为它不仅没能遵循 " 好人有好报 " 的朴素正义观,还打破了观众对警察 " 匡扶正义、除恶惩奸 " 的期待。
按照剧中的设定,这家人也有涉黑嫌疑,除了精神折磨外,对小夫妻完全能够构成人身威胁。
因此,经手此案的年轻警察杨树对师父这种 " 和稀泥 " 的态度颇有微词,他质疑过 " 这种方法就是治标不治本 "。
而师父给出的回答是:
老警察的经验告诉他,一旦这事走上诉讼程序,小夫妻官司缠身不说,这家人对他们的骚扰只会愈演愈烈,事情很有可能升级为严重的刑事案件。
所以,权衡利弊之下,必须赶快让这对小夫妻跟黑恶势力撇清关系。
因此,这样一件看上去让人好人窝火的案件,警察 " 和稀泥 " 也是在保护无辜群众。
这样的经验其实在现实中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一位笔名叫 " 深蓝 " 的基层民警,将自己从警多年的经历写成文章在网上发表,后来还集结成书,名为《深蓝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 深蓝 " 讲述了一件入行初期深刻改变了他的案件。
当时他所管的辖区内,有一对小夫妻,两人总是打架,一打架就闹到派出所。
每一次,同事都耐心劝解他们俩,但毫无效果,该打打,该闹闹,让所里的民警烦心不已。
他们最后一次闹到派出所," 深蓝 " 一气之下,依法把两人都给拘了。
没成想几天之后,丈夫又被逮了进来,但这次是因为他直接拿起刀砍死了自己老婆。
在后来的审讯中,丈夫声称自己接受不了因家庭琐事而被拘留,对妻子怀恨在心,认为是她导致自己留了案底,于是便对妻子痛下杀手。
得知这一内情," 深蓝 " 深感自责,开始反省 " 和稀泥 " 的必要性。
《警察荣誉》里,几乎每个老警察都会自如运用这种带着智慧的 " 和稀泥 " 调解法。
你会发现剧中的每次调解方案,几乎都可以当做正面案例,放到各大官媒的采访稿里去。
比如,老社区警张志杰碰到有街坊忘带钥匙,要求他爬到自家阳台去开门。
张志杰掏出两百块钱,让这人去开锁,还不忘开玩笑 " 两百块钱买我们俩(警察)的命 "。
再比如,所长王守一是全剧最会 " 和稀泥 " 的高人。
两个小区的人因为丢了两只鸡而打起来,他就送四只鸡给失主;
有刁民无理取闹,在警员没有做错事的情况下要求其道歉。王守一反复做小警察的工作,最后带着四个人亲自去群众家里道歉,听她讲述自己的 " 悲惨遭遇 "。
王守一对自己人,更是深谙 " 和稀泥 " 的艺术。
比如年轻警员杨树的师父曹建军好大喜功,多次抢了徒弟杨树的功劳,所长嘴上不说,但手下的心思全都看在心里。
一次,杨树与李大为联手向社区居民推广带有 GPS 定位的电瓶车,一举破获了迟迟没有进展的电瓶车被盗案。
曹建军依旧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杨树心有不满,却也没说什么。
接着,派出所需要安排两拨人马,一波去给群众送回被盗的电瓶车,一波给没有追回车的失主解释情况。
所长把前者派给另一名警员,安排曹建军去应对不满的群众。被抢功的曹建军吃了瘪,所长完成了一次风轻云淡的敲打。
不难发现,剧中这些警察在 " 和稀泥 " 时都展现出强大的人格魅力,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应变、淡泊名利(经常自己掏钱)、性格幽默、能屈能伸……
没错,这些角色很讨喜。但又恰恰说明一点:
这些 " 稀泥 ",不是谁都能 " 和 " 的。
在剧中几次民警 " 和稀泥 " 的案件中,我的不适感感更加强烈——
按剧中的说法,在民警没有做错的情况下,群众不依不饶要求道歉、处分的情况时有发生。剧中不断强化某些群众的无理以及无辜警察的委屈,导致的结果就是,剧中的民警被调侃为 " 跪式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