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罗家英嘴里,故意将 "Only" 的 "O" 拖长,唱出了戏曲风格。
罗家英如此。
在片场的,与周星驰有过十几年合作的吴孟达也是如此。
两个人常常在片场想点子。
怎么样能再搞笑点,再好玩些。
开始,是吴孟达说一个搞笑的方向,周星驰能爆出十几二十个点。
接着,大家再去演出效果最好的那个。
某种程度,这也是今天周星驰作品在内地 " 不好笑 " 的原因。
除了个人创造力的衰退,更根本的原因是,周星驰再难遇见那种新鲜的,同声同气的刺激。
他找来卢正雨,王宝强,张全蛋这些喜剧红人。
且不说内地与香港,两种语言(思维体系)的喜剧差异,从根本上说,当一个开创者学习模仿者,试图从对方身上汲取养料。
十有八九,无功而返。
甚至适得其反。
【草根】
最后的最后。
最爱周星驰的理由。
——尤其这几年。
《喜剧之王》渴望当演员的尹天仇;《功夫》想做大事的星仔;《西游降魔》志愿普度众生的唐僧 ……
显而易见。
这些人一开始都是小人物。
结局呢?
尹天仇接受自己没天分的事实,当一个社区演员也可以很快乐。
星仔涅槃重生,明白了,天下第一不是打败谁,是帮助谁成为天下第一。
还有那个一直想普度众生的唐僧,接受自己还是跨越不了情关的事实,顿悟,没有小爱就没有大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纵观所有周星驰的电影,你会发现:
他的电影,一开始总是小人物因为被生活百般凌辱后渴望成功,但最终落点,又是对 " 成功 " 的修正。
粗俗点。
他的屁股,总是坐在草根这边。
周星驰当然渴望成功,但同时也在消解成功。
《少林足球》,强雄(谢贤 饰)可有钱。
他欺负明锋(吴孟达 饰)的方式,就是要对方给自己擦鞋。
这时,突然涌上来一帮球员。
他们抢着要给强雄擦鞋。
可当鞋被扒下。
是一只破了洞的白袜子。
只这一幕,外强中干之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是。
周星驰看不上底层爱占便宜的小习惯,但他更受不了的,是一富遮百丑的势力。
更露骨。
《武状元》结局。
这是一个典型的香港电影结局。
——即,对成功的巅峰(权力)有一种冷眼旁观的透彻。
结局是这样的。
苏乞儿误打误撞,成了护驾有功的英雄。
此时,他再次获得神坛的垂青——
皇上叫他苏英雄。
皇上说:
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这次,苏乞儿不再紧张。
他像烂泥一样躺着。
吊儿郎当。
接下来的对话却如雷贯耳。
苏灿:其实我跟你毫无瓜葛,真的没什么好谈的。
皇上:你丐帮弟子几千万,你一天不解散,朕怎能安心?
苏灿: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决定。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国泰民安。鬼才愿意当乞丐。
表面上,这是逃脱责任。
实际上,他把权力抬得越高,是对权力的约束和要求。
做好自己吧。
所以。
在 Sir 看,周星驰的电影,就是那种只提供微弱光亮的电影。
他道出了一种最最现实的英雄主义。
底色冷酷。
但善良。
命运多舛。
但执着追梦。
他总是制造出两个世界,然后,在如冰火般对立的叙述中,坚决地站在这一边。
那是他相信的。
就像《喜剧之王》一开始对大海呐喊的 " 努力,奋斗 "。
就像《新喜剧之王》,那个被看低,被说 " 宇宙毁灭你也成了演员 " 的反问," 那毁灭之后呢 "?
人活着。
总要相信什么。
你不相信,至少别剥夺别人的相信。
以上六个周星驰的 " 横截面 ",只是一个影迷对电影的偏爱,一个粉丝对偶像的纯偏见,不求客观,没有全面,只有感情,只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