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8年,韩国歌手李秀满在首尔的一个夜店里签下了自己生平第一个艺人。
从这一天起,他从台前转到幕后,歌手转型为制作人。
从打工人转为资本家。
也从这一天开始,"秀满"成为一代又一代东亚少女少男心中的"大魔王"。
让他/她们哭干眼泪,掏空钱包。
在此之前,作为歌手和主持人的他已经在韩国家喻户晓。
他是歌手里少有的毕业于首尔大学的学霸,曾经在25岁的时候推出自己的同名专辑《李秀满》。
但出道后不久他就跑到美国加州去学了计算机。
背叛了音乐,背叛了艺术。
当时正是一代舞王迈克尔·杰克逊称霸舞台的时候。
李秀满见识到了工整的舞蹈编排和炫丽的视觉效果对于音乐强大的辅助。
光声音好听不行,还得脸蛋好看,光嗓子好不行,还得跳得好。
只靠一副好嗓子的时代即将过去。
狂卷时代即将到来。
老李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未来音乐产业的一个大趋势,于是舍弃了留在硅谷当软件工程师的机会,回到韩国创业。
硅谷失去了一名码农,但世界却多了一个未来的爱豆教父。
他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SM。
牛老师很喜欢这两个字母。
它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秀满(soo man)的缩写,另外一层涵义是"Star Museum"缩写,意为明星博物馆。
不过现在,每当某个偶像的粉丝们怀疑自己家哥哥受到SM不公正待遇时,也会"亲切"地叫SM为:
【司马公司】。
当时,为了让名下的唯一一名歌手玄振英出道成为明星,李秀满几乎投入了自己手里的所有筹码。
一把梭哈,全部all in。
玄振英也算是有点儿东西,他在16岁的时候高中辍学,专攻嘻哈,擅长breaking。
在那个年代,嘻哈算是一个很新鲜的东西。
新鲜,往往是火爆的前置条件。
为了捧红玄振英,李秀满甚至还组织了一场街舞大赛,选了其中的第一名和第四名来当玄振英的伴舞。
第四名就是具俊晔。
也就是大S的旧情人和新一任丈夫。
世界总是兜兜转转,八卦总是往复循环。
玄振英并没有辜负李秀满的期待,火了。
但好景不长,这个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和"商品"——玄振英被逮捕入狱。
罪名是抽大麻。
李秀满不得不想尽办法去把他捞出来。
结果三年以后,玄振英再次因吸毒被逮捕。
而此时,公司刚刚帮他发了第三张专辑。
玄仔啊,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吗?
玄振英老师用事实告诉我们:会。
2
老李眼光好,有审美,在业界人脉广,对时代的判断趋势也是对的,钱该花的地方也都花了。
什么都对。
但人本身不对,那就全都错了。
对于其他商业组织来说,人是生产力,但对于李秀满和SM来说,"人"也是资产,是商品。
在这次失败的艺人制造过程中,李秀满掌握了两个最重要的规律:
第一,与其找现成的半成品加工,不如自己从原材料开始来生产,这样的人,更干净。
第二,与其打造极容易被毁掉的个人IP,不如培养一个团体IP。
即使团体里有一个人甚至两个人搞出什么幺蛾子,直接剔掉就好,并不会损害这个团体IP的价值。
那么公司花钱塑造出来的IP只是受损,而不会直接沉没。
偶像塌房这件事情,他在几十年前就搞明白了。
SM决定在偶像制造过程中,去除所有有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成为一条偶像流水线。
除了在合同里增加了更多约束艺人行为的条款以外,SM还更早介入他们的生活,防止他们也因为不良习惯再次把公司拖入深渊当中。
你想死可以,不要把我拖下水。
偶像制造机李秀满,虽然日后以顶级制作人名满天下,但他最重要的身份标签应该是:
【风险管理专家】。
虽然SM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有各种各样的争议,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在这套严格的体系下,生产出来的偶像都极少犯错,表现得非常乖。
哪怕是装,也知道要装。
工科出身的李秀满推崇现代工业体系,他认为艺人完全可以通过标准化工序生产出来。
如果产品一开始就有瑕疵,不是在卖出去后发现有问题再召回,而是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