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和S.E.S证明了偶像组合这条制造方程式是对的。
至少在那个时代。
既然对,就要珍惜这个窗口期。
在窗口期打开的时候,下重注,是唯一正确的事情。
在SES三个美少女还在受训时,很多同行也看到了SM工业化造团的极高效率,开始介入分食这块蛋糕。
流行组合"徐太志和孩子们"的成员杨贤锡在组合解散以后创立了YG娱乐。
一年以后,歌手朴振荣创立了JYP娱乐。
YG后来最成功的韩国偶像团体是男团Bigbang和女团Blackpink,后者隔三差五就能在微博上一次热搜。
JYP旗下在国内最知名的艺人则是曾经的亚洲舞王Rain。
在世纪之交前,韩国三大娱乐公司前后脚先后诞生。
枪在手,跟我走。
干秀满,抢粉丝。
卷,卷了起来。
音乐要更先锋,舞蹈要更难,视觉效果要更华丽,挑人要更慎重。
谁能用更好的东西夺走粉丝的心,谁就是王者。
军备竞赛开启,小作坊升级为大工厂。
和全球的艺术家合作,找最顶级的舞蹈教练。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出道的偶像团体不断增加,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韩国文化的一种现象。
这种由SM公司创造的、融合了韩语唱词,夹杂了嘻哈、电子乐和dance-pop元素的新的流行乐品类,开始被命名为【K-POP】。
K-POP也和韩国综艺、韩剧、韩国电影,作为【韩流】的一部分被输送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全世界。
以至于在今天远到非洲和南美,都有韩国爱豆们的狂热粉丝。
韩国全部人口只有5000万人,即使做成全韩第一,市场也就那么大。
想要增长,就得出海。
但最早的K-POP本身就是美式流行音乐的复刻版,想要在欧美市场中分一杯羹何其难也。
最适合的出海还是东亚的另外两个国家。
东亚三国审美趋同,都偏爱这种整齐划一的"集体舞"。
第一个国家是日本。
日本奉行养成系的爱豆,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追星文化。
所谓养成系爱豆,就是娱乐公司会把爱豆祛魅,会让粉丝们看着爱豆们从素人成为艺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爱豆和粉丝们之间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情感,粉丝们愿意为了保护爱豆而花钱。
这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
SES是第一个从组建开始就试图去拿下日本市场的K-POP偶像组合。
组合里的成员之一刘秀英虽然是韩裔,但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日语流利、熟悉日本文化的她肩负着拿下日本市场的重任。
第二个国家,是我国。
人口基数多,潜力无穷。
2001年,在短暂领略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后,SM专门在中国举办了H.O.T CHINA audition casting选拔活动。
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赫哲族少年韩庚被选中,成为SM公司最早的中国籍练习生。
6
SM的神迹还在继续。
1996年推出五人男团H.O.T,1997年推出三人女团SES,1998年推出六人男团神话,1999年推出两人男团fly to the sky,2001年推出五人男团Black Meat。
几乎每一年,SM都会推出一个新团,在2001年甚至推出了三个。
为什么?不怕抢生意吗?
不,这是风险管理。
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要把宝压在同一批产品上。
分散风险,加快生产。
趁前一个团糊掉之前,赶紧生产出下一个团。
而且竞争对手多了以后,你不占领市场,别人就会占领市场。
赶紧瓜分粉丝。
再不赶紧生产,粉丝都不够用了。
等她们成为成年人以后,依然会因为偶像在学生时期的陪伴而继续消费。
快,再快一点儿。
生产速度不断加快,造星效率不断提高。
在这家偶像工厂里,偶像艺人像流水线一样被加工。
演唱、跳舞,每个月评估一次。
不符合要求,淘汰。
大家参加过高考,千万人过独木桥,觉得这已经非常残酷了。
但与SM的选拔机制相比,高考已经非常温和,考不上985还可以去211,考不上211还可以去个二本。如果你有一门科目偏科,还可以靠着其他优势科目给拉起来。
SM的选拔机制是只要你偏科,就失去了出道的希望。
想要获得观众老爷们最大程度上的认可,想要快速收割粉丝们的钱包,必须需要炫丽舞台呈现。
而完美的舞台呈现,除了需要独特的音乐表现以外,还需要整齐划一且难度超高的舞蹈动作。
当所有偶像团体都做到了整齐划一,还需要在性格上更讨喜、表现力上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