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最令彭高唱担忧的是自己 " 业余演员 " 的身份,毕竟进入这个行业之后,要和千千万万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竞争,她很担心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自己是在以卵击石。对方举了女演员凯特 · 布兰切特的例子," 她是我们国家最有名的女演员,也不是科班出身,在我看来,演员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
这让她在做演员这件事上,卸下了最大的包袱。
她,保送名校的秘密
对于她的决定,父母一如既往支持,但外界的争议依然压得人透不过气。同行看到她的简历上写着 " 北大 ",一脸惊诧," 怎么跑这儿来当演员了?" 她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聊自己毕业以来当演员的心得,网友的反应更是激烈," 简直是北大耻辱!"
北大毕业去做演员,显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想象。时间翻回 20 年前,彭高唱自己可能也预料不到,将来会成为一名演员。
她从小就一直是邻里口中 " 别人家的孩子 ",浸泡在夸奖和羡慕的目光中长大。虽然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但父母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老家长沙最流行的娱乐活动是打麻将,可彭高唱的父母,从没去过一次,家里的电视也很少打开,甚至同学聚会也不参与,基本全神贯注在女儿的教育上。
为了培养她的专注力,母亲侧重以 " 听 " 的形式,让彭高唱接收信息。小时候看电视,母亲会告诉她 " 你听的时候最认真 ",然后遮住画面,放声音来听内容。彭高唱觉得,正是这样一种训练,培养了自己专注、高效的学习习惯,别人学一样东西的时间,她能拿来同时学几样。
最多的时候,在学校课程之外,她还会同时上五六个课外班," 英语一周两个班,钢琴、舞蹈、奥数和作文各一个。" 按照承诺完成,就会得到夸奖,还不只是自己的父母夸,老师、亲友、邻居轮番上阵,这些又激励她下次想要做得更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偶尔自己在房间里刷题、练琴,看着窗外同龄人快乐玩耍的身影,她也会很羡慕,这个时候父母就会鞭策自己 " 同样是时间,如果去玩的话就被消耗掉了,但如果是学习,技能长在自己身上 ",她很接受这种说法,因为更多时候,她自己才是紧绷着一根弦,不敢放松的那个人。
相比玩耍带来的短暂快乐,她更享受成就感带来的长久满足。在察觉一个英语课外班的内容不够自己学时,还主动和父母沟通,再增加一个课外班。
在这样一个氛围下成长,彭高唱从小到大一路保送,德智体美更是全面开花,早早就拿到了舞蹈、钢琴的高等级认证。2017 年,还曾站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主持奥地利 - 中国文化节开幕音乐会,成为继杨澜之后登上金色大厅舞台的最年轻主持人。
在当时的湖南,彭高唱是许许多多女孩子的人生建设模板。到今天,百度贴吧还留存着女孩们当年的感叹 " 到哪里去找第二个彭高唱?"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高中,雅礼高中作为全国八所重点高中之一,本身就云集了各种各样的学霸,而彭高唱当时所在的又是理科实验班,更是竞争激烈,她的理科成绩已经不算拔尖,但好在一直以来的英语优势还在,雅礼中学与北大之间每年固定的小语种保送名额,依然被她拿下。
和国内大多数高中生一样,在当时,彭高唱想的也是自己的考分,在院校选择上能做最大化利用,因此即使当时的钢琴、舞蹈老师一再鼓动,她也没有将艺术类院校作为第一志愿。当时满脑袋想的都是,怎么把握住保送北大的机会。
因为担心理科题目是自己的弱项,她下苦功夫,连着把历年北大保送考试的题目都刷了个遍,终于等来了好结果,没有辜负来之不易的保送名额。这也让她在当时就已经明白 "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的道理。
我的学历被 " 嫌弃 " 了
进入北大,最受冲击的不是别人比自己好,她入学之前,就已经决定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真正让她没有心理准备的,是相对高中校园简单的环境,大学中复杂的状况以及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