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骁是腾讯视频V6星耀会员,在听到《庆余年》开启超前点播的消息后,他“原地气炸了”。由于无法理解会员含金量硬生生地被视频平台稀释,而自己对背后的规则一无所知,他拒绝为此付费,“我还不如去看盗版,中途坐地起价不值得鼓励”。
更何况,超前点播必须按照顺序“逐集解锁”的设置,同样令一众倾向于为内容投票的用户颇有微词。有用户反问:“为什么不允许先解锁最后一集?如果不是我期望的结局,何必花钱给自己添堵,及时止损不行吗?我没有选择的权利吗?”
争议愈演愈烈,2021年10月,视频平台正式宣布取消超前点播,随着后者退出历史舞台,这场所谓内容付费的创新实验也回归原点。

图/《梦华录》
有业内人士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超前点播模式的创新意义是可取的,但关键问题在于,收费模式不可太过粗暴,“还是对于用户权益的考虑不够周全”,不过其也表示,行业内目前仍旧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这一次,腾讯视频借助《梦华录》进行的直播活动探索,也不免被外界解读为“超前点播”模式的回归,但可以看出,较之前粗暴的付费点播,其更多的是面向深度观剧用户。
但仍旧有大众用户在追剧的诉求面前陷入了纠结,“为了支持《梦华录》,我买了,但今后不会再给腾讯视频续费了,这18元是我们的分手费,剧播完就卸载。”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写道。
视频网站的盈利烦恼
理想化状态下的超前点播,应该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深度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制作方获得收益和正反馈,平台提供并升级差异化服务。可现实情况却是,用户不买账,盗版满天飞,平台屡挨骂。
李思淼提到,比起超前点播,她更希望平台在剧集播出前公布更为合理化的排播计划,或者在接收到建议和反馈时尽可能地给出恰当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加更”。
不过,加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位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分析,对视频平台而言,排播相当于一道复杂的工序,播出周期的变动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配合息息相关,无论是片方介质准备、平面和视频物料生产,还是广告招商,乃至各种内容类型的资源调度,均需要经过严密和谨慎的考量,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兼顾项目宣推效果、保证广告权益落实,平台很难就单一项目满足用户提出的临时需求。
超前点播则可以看作是一项额外服务,只是,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面对何种群体提供,其实是这项服务推进之前和执行过程中,视频平台亟需思考的问题。
就商业模式来说,to B的广告变现和to C的会员付费是视频平台最主要的两大收入来源。随着会员生态的逐步形成,视频平台也将商业模式的重心由to B转向to C,面向会员进行精细化运营。再加上短视频平台崛起后直接造成的广告主流失,会员付费的关键性不言而喻。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视频平台正在重新审视to C商业模式,从用户角度出发、围绕优质内容加以创新将是未来的重中之重。具体到超前点播,透明和平衡是两个必要前提。前者意味着尽到提前告知用户对义务,无论是定价规则还是服务条款,都应当公开明确;后者需要做到的是充分考虑到会员、非会员及垂直圈层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与制作方、广告主统筹协调,在体验与商业化之间找到一条适宜的通路。
事实上,视频平台一直在寻找多元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增值服务模式。然而,赖以起家的免费模式,始终是挡在内容行业面前的一块绊脚石,加上版权环境所限,分众式的圈层付费与垂直付费长路漫漫。一位持续关注视频行业的人士指出,比起与现有会员权益天然相悖的超前点播,以类型化剧场尝试细分收费、为非会员用户创造付费加更条件等或许是更恰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