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内容是to C商业模式成立的必要条件。超前点播引发的众多质疑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说法是:视频平台上粗制滥造的内容那么多,凭什么还要让用户二次付费?
具体到《梦华录》,部分深度观剧用户和大众消费用户均持有反对超前点播的立场,理由却截然相反。前者认为,这等同于彻底“榨干”一部优质剧集,竭泽而渔,是腾讯视频的“一步臭棋”;后者的想法是,后半程情节走向早已偏离原著“救风尘”初衷,主题崩坏,谈何超前点播?换句话说,当下部分用户对超前点播处于观望之中,内容质量及受众契合度成为影响其态度的先决要素。毕竟,真金白银的消费背后是一种无形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为理想的世界投票。
对此,一位影视行业从业者解释称,剧集制作流程较长,以平台为核心的制播模式也不过持续了短短数年,在内容呈现方面,一些早期完工的作品和用户期待之间存在审美上的偏差。“观众现在看到的可能是五年前开发、三年前立项、一年半前开始拍摄的剧集,这些内容集中释放时,其中的不足就成为了槽点,这也是行业发展的遗憾所在。”
诚然,内容是慢工出细活,但商业化必须分秒必争。对包括视频平台在内的整个内容产业而言,如何在高额投入和高不确定性之下存活,是一道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挨骂不是最终目的,优质内容理应得到激励,但形成稳定的正向反馈链条绝非易事,需要更多用心、更大努力。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封面图源:《梦华录》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