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试镜视频,表现力太强了
↓↓↓
1994 年,《这个杀手不太冷》上映后,她迅速走红,但等她激动地打开人生中的第一封粉丝来信时,却发现通篇都是一个男人对她的 " 强奸幻想 " ( rape fantasy ) 。
" 一些电影评论家在影评中谈论我刚刚发育的乳房。即使只有 13 岁,我也很快明白,如果我继续表现出自己的性感,我会失去安全感。人们会觉得有权讨论和物化我的身体,那让我非常不舒服。"
波特曼还回忆道,在她 18 岁生日前," 有一个本地广播节目为我生日进行倒计时,委婉地称之为可以合法睡我的日子 "。
这样的经历让她感到深深的不安,为了 " 不被一些‘怪叔叔’打扰,不想成为别人的性幻想对象 ",她开始拒演任何吻戏,拒绝所有带有 " 萝莉 " 色彩的角色。
1997 年,《洛丽塔》这部风靡全美的经典畅销书意欲拍成电影,众多好莱坞女星排着队去试镜,渴望成为这部戏的女主角,而当导演亲自找上娜塔丽 · 波特曼时,波特曼却一口回绝了。
娜塔丽 · 波特曼同样也拒绝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导演巴兹 · 鲁赫曼,放弃了和莱昂纳多这样的好莱坞巨星演对手戏的机会。
之后,她开始将自己塑造成一个 " 严肃呆板的书呆子 " 形象,一边读书一边拍戏,结果(一不小心)就成了学霸。
其实,娜塔丽 · 波特曼从小就对科学很感兴趣,高中开始就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并凭借一篇名为《演示糖的氧气酶制法的简易方法》的论文,入围英特尔科学天才奖准决赛。要知道这个奖项是全美公认要求最高、最精英的高中科学竞赛,有 7 名诺贝尔奖项得主从这个赛事的学生中诞生。
18 岁那年,她以全 A 被哈佛和耶鲁同时录取,最后进入哈佛攻读心理学。
她在哈佛非常努力,不仅主修心理学专业,还分别选修了神经生物学、高等现代希伯来文学等课程,并担任心理学和以色列问题领域的两位学术大师的研究助理。
获得哈佛的心理学学士学位后,娜塔丽 · 波特曼仍未在学术之路上止步,她又选择回到故乡耶路撒冷,在希伯来大学继续研究生学业。
她不仅精通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日语、德语和法语 6 门语言,她的研究文章也曾两次发表在科学期刊上,还曾于 2006 年以客座讲师身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课程。
不过,波特曼的学霸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拥有优异的成绩,但却顶着明星光环,一开始周遭人都质疑她只是靠 " 名气 " 进来的,觉得她配不上名校的智商。
她也曾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卑沮丧,并因此开始自我怀疑。
她也曾为学校的论文发愁,和教授会面时都会崩溃痛哭。
可,能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与定位,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015 年,她受母校哈佛邀约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回顾了自己人生中的这段 " 黑暗时刻 ",鼓励毕业生去大胆走一条没有 " 事情本应怎样做 " 之负担的路,真诚而励志!
娜塔丽哈佛毕业演讲
↓↓↓
曾经,娜塔丽认为:跟学术不一样,演戏是一件轻浮的事,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后来,她终于想明白了,谁说演戏和学术是矛盾的呢?与其纠结演戏本身,不如把它做好,让这件事充满意义。
而她一旦决定了要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25 岁那年,娜塔丽 · 波特曼接演了《V 字仇杀队》,饰演一个屡遭迫害的光头女人。此前,有好莱坞女星因造型问题而拒绝参演的,但娜塔丽却毅然剃掉了一头金色长发。这部剧在当年横扫多个国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