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丹麦王储夫妇宣布,他们的长子将从一所知名寄宿学校退学。
涉事的学校,拥有逾 450 年历史,自身定位为 " 精英学校 ",但前段时间,丹麦电视台的一部纪录片显示,学校里很多人被霸凌过,包括有很多高年级学生夜间欺凌低年级生。
王储夫妇得知后,决定公开孩子退学的事情,女儿原定的入读学校计划也取消。
不仅如此,他们还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希望学校做出必要改变,营造每名学生都可以感到安全的校园文化。
25 日,学校的董事会集体辞职。
而在 6 月 26 日," 教育局回应童星邵一卜疑遭校园欺凌跳楼 " 上了热搜。
当地教育局回应,已根据相关管理条例督促此事,正在进一步协调处理中。
这事发酵好几天了,此前,邵一卜是一个小童星,不算出名,但拍了挺多戏。《追梦少年》《银河补习班》《半生缘》里都有她。
但在校园里,同学们却不待见她。
她说,去年 3 月初,她就发现,自己一进教室,同学们会对她指指点点,一开始是一小部分,后来变成全班性;
邵妈妈得知后,找到霸凌者家长,要求对方孩子写下道歉保证书,但过了一段时间,邵一卜迎来的冷嘲热讽并没有少,甚至连老师也帮着骗邵妈妈:" 邵一卜在学校很开心 "。
精神遭受巨大打击的邵一卜,在 2021 年 11 月 7 日早晨爬上六楼窗台纵身一跃 …… 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好在,最后邵一卜抢救下来了,但身体也受到巨大损伤,有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生活。
而令邵妈妈心寒的是,学校、老师始终没有正视 " 校园霸凌 " 这个问题。
没有逻辑的校园暴力
说起来,以往很多家长熟知的 " 校园霸凌 ",往往是以暴力形式集中爆发的,十几个痞里痞气的混混把人围住、口出恶言、对弱势孩子进行羞辱。
当家长问一个孩子," 学校里有没有人欺负你啊?",指的往往是这类 " 欺负 "。
但实际上,在霸凌升级到团体暴力之前,它早已经在慢慢积累了。
如果有摄像头记录下霸凌者的谩骂围殴,那意味着在视野之外,已经有无数次语言刺激、传小纸条、抱团孤立 …… 比起具象的 " 小混混集结 ",这些事过无痕的方式才是霸凌的主体形式。
而恶性暴力事件的种子,正是在大量抱团欺凌的小事件中滋长的。
人们总是下意识觉得,校园暴力意味着 " 恃强凌弱 ",其实不见得。
很多霸凌对象的核心要素,是追求一种 " 异质感 "。
合伙欺负班上特别内向或者家庭条件和自己不同的孩子,并不仅仅因为他们 " 好欺负 ",而是因为他们 " 不一样 "。
来看校园欺凌的几种形式:
1、自身条件比较特殊,患病或弱势;
像歌手周启生就曾报警称,自己的儿子有自闭症,在学校里被人虐待到脚骨折,可校方却拒绝提供相关监控记录,最终周启生决定让儿子离开学校去国外读书。
2、文化或地域差异,身上有 " 与众不同 " 的点;
人高马大的何润东在国外读书的时候,也曾被欺凌过。
他姓何,英文名有 "ho",就被同学嘲讽他妈妈是妓女;他还会被嘲笑像个女孩子,只因为他没有脚毛。
3、条件过于突出,遭妒忌;
还有一些女孩子,因为身材发育好,会被传小话;长得漂亮,也可能会被人妒忌;
像张文慈,小时候经常被同学打,有一次在公园被人打了两个多小时,路过的人都没有对她伸出援手。
还有张含韵那种读书时就成名的,会被添上各种 " 黑料 ",无依无据,现在看来,是所谓的学校 " 知情者 " 与互联网参与了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