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的阮玲玉。
也是当时的她。
凭借《阮玲玉》,张曼玉的事业走向顶峰。
4 个影后。
华人第一。
所有人都叫她,迎风往前冲。
但,她没有。
1993 年,张曼玉再次坠入情网。
对象叫宋学祺。商界奇才,年少有为,身价不菲。
在这段关系里,张曼玉千依百顺。
对方不喜欢她演戏。
她就拒演。
对方不喜欢娱乐圈。
她就远离。
巅峰隐退,对一个女演员来说,无疑是自毁前程。
但张曼玉不管。
一如查小欣所言:" 面对爱情与事业,张曼玉从来都选择前者。"
1995 年,房地产遇冷。
宋学祺的事业,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张曼玉二话没说,倾尽多年蓄积,拿出 1000 万,救爱人逃出生天。
但最终,两人还是不得善终。
宋学祺移情别恋。
攀上富家千金 Liza 杨。
很快,张曼玉被始乱终弃,登上八卦头条。
标题很难堪——
张曼玉三十出嫁梦难圆。
有媒体统计过,张曼玉有过 11 段情。
她仿佛不需休息。
每段都无缝衔接。
无论被骗,被利用,被伤害,她总能原地弹起,立即奔向下一段感情。
1989 年。
张曼玉接受黄霑采访。
黄霑问她:" 你为何觉得爱情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她脱口而出:" 没有恋爱谈就很苦闷。"
节目播出,争议不断。
媒体穷追猛打,添油加醋。
势要将张曼玉拱上," 滥情影后 " 的人设。
但真是如此吗?
带着疑问,我往深处走去,最终发现,溺于爱情的背后——
是爱的匮乏。
有人问过张曼玉:" 表演悲伤时,你如何快速入戏?"
她说:" 只要想想我的母亲。"
伤痛。
是张曼玉的童年色彩。
父母为了谋生,举家移民英国,住在偏僻的肯特郡。
那年,她只有 8 岁。
她是学校唯一的华人面孔。
被欺压是日常。
但最令她恐惧的,是母亲的阴晴不定。
张曼玉自小,就被母亲拿来与姐姐对比。
嫌弃她丑。
学习不好。
不够淑女。
人生的第一课,张曼玉学会的,是自我否定。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自尊极低。
认定自己无价值。
进入青春期后,张曼玉个性反弹。
变得很叛逆。
为了管教,母亲开始体罚。
起初,只是小惩罚。
后来,发展成毒打。
而且,母亲还要张曼玉自定量刑。
" 打多少下?"
" 要怎么打?"
然而,无论张曼玉怎么回答,都会激怒母亲,招来更严重的打骂。
有一次。
邻居看不过去。
偷偷跟张曼玉说:" 你需要报警。"
但张曼玉已经被打怕了。
居然哭着求邻居:" 千万不要,那样我会被打死。"
16 岁前。
张曼玉一直觉得,母亲像魔鬼。
对于为何被打,她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能归因于 " 自己不配爱 "。
后来,父母突然离婚。
她才终于知道——
原来,这些年来,母亲过得很痛苦。
丈夫的漠视。
婚姻的裂痕。
将母亲内心的爱,全部抽干。
只剩下,恨。
而恨意的发泄对象,便是更加弱小的张曼玉。
再后来,张曼玉判给了母亲。
离婚后,母亲像泄了气的气球。
不再暴怒。
但也了无生气。
而在这场家变中,最该伤心的张曼玉,却仿佛一夜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