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金
王秀玉的大学名额被万传美顶了,偷换了十年人生,毁了一辈子,应该是本剧最大的一个热点问题。
从第一集开场的婚闹(品德问题),再到强征耕地(强权问题),再到如今的顶替大学名额(人生问题),导演是一步一步引导着观众们如何面对人生中遭遇的难题。
这种叙述讲真挺高明的,不是看个热闹,而是无形中有一只手在推着观众思考: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以大局为重,息事宁人吗?人生事儿那么多,到底应该如何面对?
剧里一共提供了三拔人的态度:
一是王家的父母——代表老一辈的传统生活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胳膊拧不过大腿。
秀玉听到二哥庆志的话以后,知道自己的大学被人顶替了,十年没过去的坎不是因为自己没考上,而是被人操纵了,秀玉气得想拿刀砍死万传美,却被王家父母给拦下了。
王家父母不气嘛?气!真的很气,还很心疼自己的女儿,可是这种心疼比不过他们老王家在万家村的地位,还大不过随之可来的麻烦。
特别是王友德那句“为啥不换别人的名额非要换你的”,是不是特刺耳,让人气到吐血!
就像那句“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老话一样有道理的让人瘆得慌!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而且还是从自己的父母口中说出来的,就更让人寒心了。
法律“狂人”罗翔老师说:“正义之声在最迫切需要时保持沉默;于是邪恶方能伺机横行。”
万家的无所顾虑,难道不是这老两口给“惯”出来的嘛?
第二种,是正在成长的王庆来——代表初觉醒一族:要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但是坚定力有余
王庆来的城市之行虽然很不顺心,但是他还是有了不小的成长,最起码在律所待的时间长了,庆来也懂得法律是用来维护正义的工具。
听到妹妹的事情后,庆来的反应已经和父母有了很大的差别——这是认知上的成长:
首先考虑的是万传美做了违法的事情,妹妹是受害者,要保护妹妹的合法权益;其次反驳了父母的“息事宁人”态度,别人做错了事情,为什么要我们承担后果。
就如王家父母看到幸福的客栈赚钱时,开始想着让庆来把钱拿出来给庆志结婚用,庆来不同意时,父母说你就不管你弟了?庆来直接回了一句:“我管得还少嘛!”然后扬长而去。
这是庆来的觉醒,其实也是一种反思,对父母曾经教导的质疑。在幸福的影响下,从城市里溜达一圈回来的庆来,逐渐敢于去想另一种可能,学着自己思考,明白幸福坚持的理,去追寻。
可是庆来的觉醒还不够力量,长久蹲下的人,猛一起来后劲不足,所以庆来还是要向幸福“求救”来帮自己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