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阅片量小、只看短视频片段,甚至有只看百度百科剧情简介和分集简介就当自己看过剧的制片人或者大策划。小文觉得这在影视圈太常见了,说着要学习美剧学习韩剧,学遍了全世界的剧种,唯独没办法真正沉下心来做一部好的国产剧。
" 很多人看国产剧,其实在内心里已经先把国产剧放在了鄙视链的底端,不屑去看,所以无法真正知道当下国产剧的优劣,以及如何改变这种问题。就像他们在说韩剧高级的时候,也并不真的知道韩剧高级在哪里。"
所以 " 对标 " 韩剧不是不可行,关键是大多数制片人在对标时容易陷入几大误区:
第一,就是编剧云帆提及的 " 抄桥段 ",而她以韩剧自身的做法举例,当韩剧需要参考其他国家剧集时,往往会用一种高概念混搭一种最通俗甚至下沉的形式做融合,最后做出更为 " 落地 " 也更为大众化故事。所以 " 直抄 " 是一个画皮不画骨的误区。
第二,需要真正知道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是给谁看,受众清晰。你要做的究竟是《1988》还是《人世间》。
第三,就是被 " 韩剧滤镜 " 左右,无法真正理解自己需要对标哪个部分。韩剧在影视制作的整条链路上,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相对平均,不会出现特别 " 拉胯 " 的环节,所以制片人需要考虑清楚,即便在剧本环节质量对标了,是否在后续制作的摄制、美术、服化道、后期剪辑环节也都能跟上。
第四,将国产剧放在鄙视链的底端,天然带着偏见去做,也很容易出现对本土化风格理解不透彻的情况,并且忽略了国产剧自身的优势。
说到最后,责编小文有些沮丧,她从小就是公认的 " 电视儿童 ",爱看电视剧,全世界的都可以看,现在看国产剧也有从头到尾看完整的习惯。她在想,虽然大家还会吐槽国产剧很烂,嘲讽资本家做剧逻辑,但她看见国产剧一步步走到现在,技术有了革新,剧作理念也在迭代,都是有在进步的。
" 就像最近《幸福到万家》里女主角何幸福的做人准则一样,你不要看不起你自己在做的事情,你只要好好研究认真做,自然会越来越好,如果你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做的工作,那不就成了王庆来吗?"
话题互动:
互动话题:你认同这种 " 对标 " 的做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