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出,满清贵族不能当主角,成为革命者。
否则就是"歪曲历史"、"满清遗毒"、"鼓吹封建"……
这就更不可理喻了。
剧中主角是满清贵族,但不代表在鼓吹清朝有多好,恰恰是通过他的视角看到清朝的腐朽和不可挽救。
如果说他是旗人,就不能参加革命,参加了就是给自己洗白。
那么这是不是在鼓吹出身论:一个人的立场是由他上一代决定的,他出身的原罪是无法救赎的。
真的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如何解释。
《潜伏》里的余则成,弃暗投明,从军统加入了共产党?
《苍穹之昴》里,清朝最后一个状元梁文秀。
原是忠心耿耿的大清官员,却在最后意识到,要中国不要大清。
Sir并不否认,《人生若如初见》也许存在需要修改的问题。
但我们是否要用这么简单粗暴的"男主是保皇派就是不行",匆忙地彻底否定一部剧。
批评和讨论的前提,难道不是播完、看完吗?
02
《人生若如初见》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剧呢?
从前几集来看,Sir的感受是,叙事流畅,演技在线,制作上乘。
李诚儒、朱亚文、吴越加盟,稳住基本盘。
主角的表现可圈可点。
春夏目前剧情基本上是娇蛮,这部分的演绎是生动的。
李现的眼神拉近,也撑得起故事感。
预告中,导演提到一个细节,Sir观剧过程中也印象深刻。
剧集的早期是晚清时期,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用的是烛光,所以打光就要自下而上,整体色调偏暗。
晚期用的是电灯,是自上而下,逐渐走向明亮。
也隐喻了从晚清的一片困顿,到辛亥革命时终于看到光明的故事走向。
但更可贵的在于——
《人生》拒绝枯燥无味的宏大叙事。
用导演王伟的话说:
这是五个看不见光,也要为了光而努力的青春故事。
用《人民日报》的报道说——
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剧和革命剧,镜头对准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热血青年,透过他们的视角,带领观众真切体会在时代浪潮下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选择与困顿,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观众领略历史先行者们在血与火之歌下的碰撞与撕裂、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等种种抉择。
怎么做呢?
时间的选取就很巧妙——
不是辛亥革命的高潮,而是暗无天日的历史拐点。
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发生了臭名昭著的"两宫西狩",慈禧和光绪乔装逃出北京城,一路车马不停地跑到了西安。
开幕第一场戏就是题眼。
黑云压城,气氛阴郁,革命党人被抓获,官员正讨论怎么处决。
-不要都杀 也不要都不杀
-那怎么决定杀谁 不杀谁呢
-抽签决定 让他们赌自家运气
借清朝官员之口,说出清末政权摇摇欲坠,更埋下隐喻——
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人,不是昏庸无能的清朝,不是服从统治的奴才,而是掌握在率先觉醒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