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对喷的历史,就跟互联网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
2000 年,聊天室刚在中国普及,就成了网友们互相问候对方母亲的利器。
在当时四川的几家网吧,一群被称为 " 职业骂师 " 的蜀地中年人,在 51home 聊天室里,和网线对面的另一群东北人,连续开麦互相 " 地域黑 " 了 3 个月。
用当时一位女网友的话来评价,这群喷子的用词之污秽,让整个网吧都变得 " 像茅房一样 "。
而这样肮脏的语言攻击,在今天这个时代,却成了一种落后到甚至有些怀旧的对线方式。
取而代之的,要想在 2022 年的互联网对线中立于不败之地,仅需三个字。
在网络对线中,只要祭出这三个字,将它们排列组合,反复使用,你就会成为以一当百的喷王之王。
这三字分别是:
典,孝,急。
先简单解释一下这三个字的意思。
典。原指经典,在对线语境里,可以理解为陈词滥调,可以理解为被他人重复了 800 遍的烂俗理论;
· 典的加强版,典中典
孝。原指孝顺,在对线语境里,这个字中所蕴含的糟粕含义被提纯出来,成了 "X 孝子 " 的简写,而 "X 孝子 ",则指无脑拥护某种事物的愚人;
急。比较直白,就是单纯的着急了,就是和别人对线对到上头了,要开始破防骂人了。
那喷子又如何用这三个字来对线呢?
你可以将这三字理解成三张牌,面对不同的对线语境,只要打出不同的牌,就可以不变应万变:
当喷你的家伙跟你摆事实,讲道理,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小作文,你就回他一个 " 典 ",表示你发的都是老掉牙的言论,纯纯玩那种 " 客观主义 " 的烂活儿;
当你发现对方在言辞中,有意为某样东西辩护,便可扔给他一个 " 孝 ",嘲讽他愚昧护主,既不理性,也不客观。
当你的对手开始气急败坏,对你进行人身攻击,你便可以打出 " 急 ",笑他心态爆炸后撒泼打滚的丑态。
而当你一次性打出:
" 害,有些 X 孝子的行为真的太典了,还没说几句,他就急了!"
便是打出了一整套完美的致命连招,直接干到对方再无还手之力。
可以想象,若《三国演义》里有了 " 典孝急 ",那么在两军阵前,当诸葛亮刚开口说 " 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 时,王朗就可以来一句:" 又开始典了。"
诸葛亮提及 " 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 ",王司徒就再跟个 " 纯纯蜀孝子 "。
诸葛亮骂王司徒 " 无耻老贼 ",王朗笑曰:" 急了急了。"
到那时候,被气死的可能就是丞相了。
为什么 " 典孝急 " 如此强力?
因为他们构成了一个高度稳定的 " 喷子大三角 "。
在这其中,孝和典就是两个底角,是两顶异常好扣的、相辅相成的大帽子。
说某人是 X 孝子,即是把他迅速打入某个阵营里,塑造成某一类人,给这类人贴上 " 愚蠢 " 和 " 狂热 " 的标签。
而把某人的言论称为 " 典 ",同样是把他划入某种理论,并给这类理论打上 " 烂俗 " 和 " 空洞 " 的烙印。
所以 " 孝 " 与 " 典 ",相当于分别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定义了某人的愚蠢。
而当这个人最后急了, 气急败坏了,便相当于向所有网友宣告:" 对,我就是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