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也不仅仅中文互联网是这样。
在西方,网络学者 Virginia Shea 曾在自己的书里,将 90 年代 Usenet 群组的网络骂战(Flame Wars ) 划入了 " 艺术(Art)" 的范畴,认为一场好的骂战需要足够的 " 勤奋与创造力 "。
而事到如今,英语的推特世界,大致就和下面这个片子所描述的差不多:
讨论消失殆尽,只剩下漂浮的单字在狂欢:
应对气势汹汹的喷子,我们祭出 " 典孝急 ";
看见无法苟同的行为,我们拿出 " 难蚌 " 和 " 笑了 ",
遇到与自己相左的观点,我们也不辩驳,只消一句 " 对对对 ";
网络上的中文就这样,最终被我们抽象成了一盘象棋棋局,每一个单字各司其职,共同拼凑出一个 " 不沉默的沉默螺旋 ",共同创造出一场场 " 没有讨论的讨论 "。
归根结底,所有人都 " 麻 " 了。
与其下场鏖战,不如作壁吃瓜,与其和网线另一头的物质置气,不如做个乐子人,每天欢欢喜喜。
于是,在这个所有人都开始旁观,都开始用一同套框架来回打太极时,率先急了的那个家伙,自然就会成为出洋相的 " 小丑 ",自然就会被划入 " 失败的异类 " 的范畴,被所有的对线者群嘲。
这便是 " 典孝急 " 的真相,也是我们互联网当下的现状。
所以,前些日子,大家都在热议一个话题:
2022 年,中文到底死了吗?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中文当然没死,中文,它只是被互联网给整麻了。
设计 / 视觉 El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