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访时,记者问:您靠什么赢得尊重?
郝劲松答:靠我为自己权利所作的斗争。
在那个时代," 叛逆 " 是大众偶像们愿意标榜的气质," 不服 " 被视为珍贵的精神属性。这些气质,这些精神,对一代人影响深重,他们曾希望借着这些呈现对抗姿态的情绪出发,让它们转化成思想,行动,并推动社会一点一点转变。
如今,人们的权利只能以 " 合理化 " 的方式一再让渡,没有求助的方法,也不会形成对等思维。与 " 公民权利 " 相伴相生的争取、抵抗与质疑,是一些人从未切身感受过的东西。
而对于自己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他们也就无所谓坚守,更谈不上放弃。
看到这则主打自我净化的视频后,自然不会咀嚼到不对劲来,只能对比着二舅的悲惨遭遇与昂扬态度,反复咂摸作者留给视频结尾的那段中学作文式升华。在为 " 正能量 " 标杆的鼓掌与自我感动中,获得一些吗啡镇痛剂一样的临时性安慰。
毕竟,在标题里写 "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的 " 衣戈 ",在上传视频的两天后,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也坦承:并 " 没有治好精神内耗 "。
视频里一句话,被很多人视为金句: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对个人来讲,不纠结过去或许可以快乐。
可对于一个群体来说," 从不回头看 " 如果成了被标榜的集体智慧,那是极为危险的:
轻视或遗忘那些人为制造的巨大苦难,只能让一个群体深陷轮回。失去了过去的参照,不论眼里看到的是什么,他们都以为自己是在继续向前,浑然不觉下一脚踩下去,就是曾埋葬无数前人的万丈深渊。
THE END
本文作者
李诺米
蹦迪班语文课代表
甜到伤的玛丽苏文学品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