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
主人的绳套飞向了一头小牦牛。
这是一头野牦牛与家牦牛的混血。
体型不大,但异常倔强。
换做别的牦牛,大概挣扎两下,就乖乖束手就擒了吧。
但它不。
毕竟血里混上了野性的基因,就再难学会屈服。
于是,主人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拉它、拽它。
但它,始终没有停止挣扎。
即使好不容易装上车,它依然在激烈地撞击着、摇晃着,不断挣扎。
而此时。
它野性的来源——勇猛的父亲,正在远处凝视着这一切。
忽然,仿佛神迹降临似的。
父亲拔腿狂奔,像山脉冲向漂着碎冰的冰河。
冲向牛群。
而小牛也似乎受到感召,于是挣扎得更加剧烈了。
只见它撞得满脸是血。
车身晃动。
最终,壮烈地死在货车上。
后来,牧民感伤于它的刚烈,以一首《动物哀歌》纪念这不屈的灵魂:
深情野鹿母子
无情猎人的到来
风驰电掣般的利剑
蛮荒是我唯一的出路
没有母爱的我将何去何从
等等,Sir讲的可不是什么茅盾文学奖作品,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众神之地
B站出品,由豆瓣评分高达9.4、9.3的《第三极》《极地》的团队制作。
这次毫无悬念,画面还是一秒都舍不得快进。
草甸子上洒满白雪、海洋里翻腾着海豚、雪山在地平线延绵……
不光是画面,从海报到配音,从解说到音乐,无不透出一股大写的质感。
纪录片配音届大佬刘琮解说,日本殿堂级乐队神思者配乐。
海报更是精妙:
图腾般的动物形象,组成山、河,体现万物有灵的神性。
连字体都有设计。
仔细看"众神之地"的"地",像不像古体的"牠(它)"。
这是众神聚集的地方,而野生动物,也是属于众神的"牠"。
光有这些,还不至于在一众上天入海高科技加持的自然纪录片中脱颖而出。
《众神之地》最吸引Sir的,是电影般的故事感。
01
众神
有一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当世界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冈仁波齐时,便有了第一头牦牛,而冈仁波齐的山褶,就是牦牛的脊背。
别说古人愚昧迷信,任谁看了野牦牛的外形大概都会同意这个说法:
上面的这只野牦牛叫昆仑。
也就是开头那只小牛的父亲。
它生来雄壮,肋骨有14根,比其他牛类多出一双。
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更强,庞大的胸腔,使它拥有强大的心肺功能,连毛发都更加浓密,能适应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
和家养牦牛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不凡来。
这份帅气的基因怎能浪费?
于是每到夏季,牦牛的求偶季,昆仑都会冲向家牦牛的领地。
为什么?
不是争夺地盘,而是……选妃。
这一次也是如此。
趁着牧民智达卖牛的档口,只见昆仑带着它一身野性慢慢逼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