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道理不重要,就是骂。《隐入尘烟》被骂到海清删除了豆瓣的长文,她饰演的那个小便失禁、一只手残疾、在哥嫂家外的窝棚里捱到嫁人才被正眼看待被珍之爱之的女子,不被刻画就不存在了吗?肯俯下身来与这样的人群对话的创作者,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被骂居心叵测,这个世界怎么了?
更讽刺的是,另一拨言论则在批判这部电影 " 消费苦难 ",说它 " 用浪漫消解贫困 "," 对着苦难抒情 "。
同样地,在这部电影被疯狂抨击的那几天,李子柒也被人骂了,理由是" 过于美化中国乡村生活,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化输出 "。
怎么什么话都让你们说了呢?
3
辣目洋子口碑倒塌
《我是刘金凤》的 " 倭风 " 事件,对内娱影视剧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关于古装影视剧服道化的设计风格问题,我非专业,不多置喙。但这个剧的最大骂声落在女主角辣目洋子的身上,我倒是始料未及的。
从剧中服饰看," 倭风 " 在男女性角色身上都很明显。
从演技角度,哪怕这个剧的剧情魔改人设崩塌,她的表演也并没有垃圾到全剧谷底的地步。
但为什么骂名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了呢?
一方面,是她刚好有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 2》在播,在堪载真人秀史册的 " 宋丹丹以一敌十名场面 " 里,她的言行被不少人解读为 " 左右逢源两面三刀 ",一口咬定她就是职场那种把别人推坑里的虚伪同事。
再加上她的工作人员在闲鱼上卖《桃花坞》嘉宾送的礼物,骂声就更盛了。
另一方面,还有人狙她与金婧一样,明明寻常女孩出身,却背刺普通人。金婧尚有 " 助理犯错就扣 1000 元 " 的实际作为可供探讨,辣目背刺普通人的证据,则是她四五年前作为网红时拍摄的一系列小视频。
几经叠加,口碑跌落谷底。
不过,对艺人在常规范围内揣测、解读和议论,本就是真人秀的魅力所在。因影视剧综作品获得赞誉,也因影视剧综作品遭致骂名,在非辱骂造谣的情况下,这也是这个群体需要承受的职业压力。艺人口碑变化无常且莫测,实属贵圈日常,也没什么好喊冤的。
但口碑翻车是一回事,一些对于她从五官到艺名的无限度上升,就很没有必要了。
说她在剧里穿和服吃寿司完全不觉得有问题就是精日,说她起名叫 " 辣目洋子 " 就是仰慕日本文化,说她面相刻薄,一看就不是善类,说她是小燕子公司旗下艺人所以果然一切都是有渊源的 ……
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明眼人一看即知。
一部剧集的造型出了问题,要背锅的竟然不是制片人、导演、出品方和设计师,而是咖位不高几乎无发言权的三线艺人吗?
在做网红时被人说太胖太丑辣眼睛于是顺势自嘲的网名 " 辣目洋子 ",都可以看成是精日的证据吗?
更别提根本无来由的经纪约,公司都解散了,哪来的旗下艺人?
但这种狙击就是疯狂发生且十足有效,比人品揣测有效多了,有效到一些观众在《独行月球》下避雷她,如同当年在《李焕英》中避雷陈赫——罪已至此了吗?
4
其他,大量
令人沮丧的是,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227,起源在拆 CP 提纯需求下对同人文的打击。于是一群极端粉丝举着打击 yhsq 的大旗,连作者带平台,一起举报到网信办,张口闭口就是 AO3 是 H 色网站,被墙显然活该。
其后肖战的反对者却也纷纷捡起举报的武器,在各种层面各类事件上展开狙击,说好听点是用魔法打败魔法,说难听点,与恶龙搏斗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