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剧的创作者既没能让细节落地,也没能扒开荒诞深处的痛点,甚至给人一种为了荒诞而荒诞,以至于刻意消解悲伤情绪、丧失基本逻辑的感觉。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张卫国把骨灰打翻后跟师哥林宏年去吃饭的戏码。
这场戏里,张卫国的情绪比较复杂。既有对父亲的埋怨和愧疚,也有对自己总是走霉运的灰心丧气,还要在比自己强的师哥面前撑住面子,心里对这个师哥也是爱恨交加。
这里黄磊一开始的表演是没问题的。他一直绷着,直到师哥埋怨他 " 不孝顺 ",才突然爆发。
爆发之后,两人进入互诉衷肠的阶段。
按理说,此时的情绪应该积攒到了顶点,此前所有的委屈也好,嫉妒也罢,都会在师哥自诉不辞而别后的辛苦经历时发生质的转变。别管是否只是一时激动,至少那一刻,这个情绪得是真诚的。
但黄磊的状态很奇怪。
虽然脸部表情夸张,但是别说流泪,眼眶连红都没红。
对面的刘奕君虽然也没流泪,但显然是追悔莫及难以开口的状态。
而黄磊呢,看到对方痛苦的样子,眨巴眨巴眼,一副 " 我还没入戏怎么你就当真 " 了的表情。
愣了半秒钟之后,他浮夸地咧开嘴,还要拿纸巾捂住根本没有眼泪的眼睛,恨不得不把自己的假哭公之于众。
这段表演拙劣得令人瞠目结舌。由于黄磊还算是个合格的演员,思来想去,只能将其归结于他刻意为之。
很显然,黄磊不想要煽情,他想要用人在酒后的夸张反应来消解这场戏的悲情(或许还想表现一些更复杂的感情,但由于演得实在太模糊,让人看不懂此刻他的情绪)。
还是那句话:
想法不错,技术不够。
还没把先前悲伤的情绪处理好,就想着挠观众的痒逗观众笑,只会让人哭笑不得。
一场戏演成这样还不算可怕。
可怕的是整部戏的节奏都是这么急吼吼的还赶不上趟。
所有该在某个点释放的情绪都被表演和剧情安排打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上一集聊聊中年危机,下一集再扯一扯原生家庭,原本的荒诞喜剧彻底沦为荒唐闹剧。
鉴于这部剧处处都打着黄磊烙印,这些锅让黄磊背着,一点也不冤。
如果说黄磊有意靠这部剧转型,那本次尝试显然失败了。
或许下次再突破自我之前,黄磊可以考虑减一减参演作品里的 " 含磊量 "。
这 " 含磊量 " 不仅包括模式化的表演,还有对整部戏的控制欲。
黄磊的那点文艺情怀和对 " 小人物 " 的情有独钟,说好听点是锦上添花,说难听点就是叶公好龙。
凭他自己那点对普通小市民不高明的想象,是做不出真正笑中带泪的 " 小人物 " 荒诞喜剧的。
他演张卫国时,唯一准确抓住的点只有一个——
在艺术上,张卫国的确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
半吊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