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这件事其实已经能够窥见海清为何总与大美女角色无缘。因为,她多少有点 " 人来疯 ",会不分场合的即兴发挥,不论是否得体。
" 脱鞋 " 的行为使得观众的视野被再次拉到郭敬明的身高上,变成一种刻意的强调,很难说郭敬明会因此感觉愉快。
虽说得体与否是个主观问题,但是演员常常是处于被挑选状态的。海清种种过多的自我表现及对待职业形象时的随意,客观上会让自己更加被动。
比如,今年被网友刷屏玩梗的 " 你是我的神 "。
海清在快乐男生决赛现场,为了给欧豪拉票单膝跪地疯狂表白:" 欧豪,今天晚上我是 V 神,但是此刻在这个舞台上你是我的神 "。本场她贡献的第二个金句是:" 欧豪!这辈子我的短发为你而留。" 这段快十年前的视频今年突然被网友翻出,并逐渐发展成了梗学。
同类型的事件还有她在青年电影节上关于中年女演员困境的激情发言。
凌晨刚刚和好姐妹们把酒言欢互诉苦楚后,海清在当晚的舞台上挨个点名姐妹上台,并且当场公示大家的短处:姚晨亲自做监制才拿到《上青云》的演出机会、宋佳至今不结婚还要大家叫她小花、梁静都做投资人了还在问老公管虎要角色演、马伊琍今天没出席是因为盛装出席创投会了,如果运气好可能有演戏的机会。
在台上各位尴尬无比的时刻,宋佳匆匆表态 " 以上发言只代表海清个人观点 " 后立刻离场,海清此时叫住对方大喊:" 你昨天可是说了很多!"
为中年女演员呼吁职业发展机会本来可算担当之举,但在未经朋友同意的情况下把私下酒局上的吐槽、心酸拿出台前公布,并要求大家轮番表态的做法,未免有失妥当。
你很少见到哪位被称作大美女的人物热衷于对着镜头好为人师。所谓的 " 爹感 " 或 " 油腻 ",很多时候来源于分寸感的缺失及对一切事物克制不住的指导欲望。
某位热衷于找一切身边熟人串戏的制片人浪姐,五官上无可指摘,但是同样因为这种气质,平添岁月沧桑。
马伊琍则甚少见报诸如此类的事件,即使生活曾经一地鸡毛过。从夏琳至今,她尽量维持着个性、洒脱、不拘谨不拖沓的都市女性气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持她继续饰演单身角色。
对从事幕前工作的人士们来说,维持神秘感是延续职业生命的方式。观众对于演员个体了解的越多,对他的想象空间就会越少。既定印象一旦形成,演员们再想求新求变、塑造与自身截然不同的角色,难度会更大。
这也是很多演员在综艺上过多自我消费后发现接戏受阻的原因——观众很难入戏买账。
再有原因,对于海清来说就属非战之罪了。
这源于内娱对于 " 妈妈 " 这一形象的刻板印象以及亘古不变的规范要求:荧幕上的母亲(或者国民媳妇)的一切自身特质都必须让位于社会属性,她们首先是一个家庭的母亲、妻子、儿媳妇、婆婆,而非她们自己,所以她们必须严格遵守角色规训。
具体来看,诸多戏剧中海清的荧幕形象们大多遵从于传统概念里对 " 妈妈 " 的叙事表达:妈妈是唠叨的、喋喋不休的、什么都管的,更年期要歇斯底里的在家里上房揭瓦,要对家庭大小事务细节化管理到极致的。
这种表达曾经在多个影视剧里被总结为老公出轨、亲子关系不和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对于 " 妈妈 " 形象的单一化要求,使得我们在荧幕上并不常见如马伊琍的人设一般冷酷寡言的母亲形象(即使是马伊琍本人,在履行母职时仍然要强调自己作为背奶妈妈的付出)。
王菲与窦靖童的育儿故事多年被八卦瞻仰:我是给自己找伴侣,不是给童童找爸爸,她有自己的爸爸;会不会带童童一起外出工作 ? " 不一定,看看她 ( 童童 ) 的档期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