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颁奖典礼海报及获奖者 主办方供图
洗练流畅的“声”字凝成奖杯主体,侧面状如“1”字、外形似金色立式话筒的奖杯从底部向上呈放射状,蕴含发声有力之势。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10名优秀广播播音员主持人、10名优秀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捧得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奖杯。
风格多样
1940年,在陕北的窑洞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从那一刻起,红色电波从未停歇,陪伴着一代代中国人。播音员主持人出现在镜头前、话筒后,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如今,全国有4.1万名播音员主持人正在为海内外听众、观众讲述着中国故事。
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是我国播音主持领域首次设立的政府奖,两年一届,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承办。首届“金声奖”评选自2021年9月启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初评、复评、终评、公示等工作。20位获奖者都是播音主持行业的佼佼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着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职责;获奖的播音员主持人风格多样,涉及新闻、文艺等多种节目类型,深受听众、观众喜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鲁健,对话有影响力的人物,用深度访谈叩问国际风云;剖析全媒体热点,用理性声音解读中国,让世界听见中国。
山西广播电视台李桂琴,36年主播生涯初心不改,理想滚烫。走太行,上吕梁,过汾水,渡桑干,她走遍三晋大地,深情讲述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动人故事。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孙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拨开山城江边的浓浓雾色;用辛辣火爆的评说点燃火锅江湖的滚滚红尘。她值守在播音间,陪伴着江城父老的日与夜,点亮了重庆的烟火人间。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谢珺,在黄河岸边打捞历史文化的吉光片羽,从黄河文化到丝路文明,她行走在声音与文化交织的灿烂星河。
新疆广播电视台海米提·买买提,是观众熟悉的记者小海,也是新疆人眼中的“儿子娃娃”。他真情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用真实的镜头告诉世界:看,这就是中国新疆。
……
饱含深情
颁奖仪式上,获奖者通过饱含深情的演讲,分享了自己的新闻故事、成长感悟。
拉萨广播电视台普珍采访过曾经是农奴、后来勇敢地逃出了庄园的老阿妈桑珠卓玛。195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实行民主改革,推翻封建农奴制度,桑珠卓玛拥有了自己的土地。2016年,桑珠卓玛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了拉萨河畔的新家。去年春节时,普珍去看望她,84岁的老人身着节日盛装,在洒满阳光的庭院里浇花。“我希望用我的镜头,让世界看见美丽的西藏,用我的声音,让新时代里‘幸福的歌声传四方’。”普珍说。
2020年1月23日5时40分,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柳芳被早班闹钟叫醒,打开手机便看到满屏的推送:上午10时起,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她顾不上洗漱,穿着拖鞋就从值班宿舍冲进办公室,准备应急直播。“我在纸上写下9个字:说事实,摆道理,讲情感。‘此时此刻唯有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才能携手渡过难关。非常时期,我们和你在一起。’”声音飞出了狭小的直播间,飞过江汉关,飞过长江大桥,飞过黄鹤楼,飞遍了大武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冠分享了一张2019年春天,他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和一位50多岁的农民工的合影。农民工的工作是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架设电网。他告诉王冠,广州的高楼、青岛的高速、西安的地铁还有拉萨的贡嘎机场,都是他和工友们一起修建的,每次完成工作,他们就匆忙赶到下一站接着干活。再过几年,他就不干了,打算先回趟云南老家,然后去当年工作的地方,看看它们现在的样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撒贝宁主持《典籍里的中国》时,曾经有一个穿越时空,对话《史记》作者司马迁的场景。当时司马迁问撒贝宁,他的书在后世流传得怎样。撒贝宁带着他穿越到今天,让他看到《史记》被选进孩子们的课本里,被爱书人捧读,被学者摆在案头。如今有人问撒贝宁:如果司马迁记录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撒贝宁说:“他会看到今天的中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文化繁荣,和谐昌盛,这必定是中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